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常见于月经期或排卵期,积液量少、无明显不适,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炎症性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异位妊娠、盆腔腹膜结核、盆腔肿瘤等引起,不同病因有相应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如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异位妊娠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等。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1.产生原因及相关情况
女性盆腔处于人体腹腔的最低部位,当有少量生理性的渗出液时,比如在月经期或排卵期,卵泡破裂后会有少量卵泡液积聚在盆腔,或者肠道蠕动时分泌的少量液体也会积聚在盆腔,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积液量较少,多在10-20mm以内,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这种情况在正常女性中较为常见,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年龄方面没有特殊的限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上也没有特殊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基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产生。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1.炎症性疾病引起
盆腔炎:
原因:女性生殖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会引起盆腔炎症。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从而形成盆腔积液。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性生活过早、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盆腔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与不洁性生活有关,炎症引起的盆腔积液量可多可少,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年龄影响:性活跃期的女性相对更易患盆腔炎进而出现炎性盆腔积液,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防御功能下降,也可能因其他感染性疾病累及盆腔而出现盆腔积液,但相对发生率低于性活跃期女性。
附件炎: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同样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等。炎症蔓延可导致盆腔积液,患者可出现下腹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积液情况也因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异,严重时积液量较多。
2.异位妊娠
原因:当发生输卵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输卵管等部位,会导致输卵管破裂或流产,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异位妊娠多见于有输卵管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的女性。例如,有输卵管炎的女性,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进而引起盆腔积液。患者多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等表现,盆腔积液中往往含有血液成分。
年龄与生活方式:育龄期女性是异位妊娠的高发人群,生活方式方面,有输卵管相关疾病史等情况会增加风险。
3.盆腔腹膜结核
原因: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盆腔腹膜引起,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到达盆腔腹膜,引起腹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渗出,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盆腔积液中可能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积液量可因病情进展而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过结核患者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发生,年龄上没有特定的限制,但多见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或有结核感染风险因素的女性。
4.盆腔肿瘤
原因: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会破坏周围组织,导致渗出或血性液体积聚在盆腔形成积液。例如,卵巢癌肿瘤细胞侵犯周围组织,可引起盆腔积液,同时患者可能伴有腹部肿块、腹胀、腹痛、消瘦等症状。肿瘤引起的盆腔积液量通常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逐渐增多,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一般中老年女性相对更易患一些妇科肿瘤进而出现盆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