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与子宫癌在阴道出血、腹部症状、其他伴随症状上有共性与差异,通过年龄因素、病史及生活方式关联等要点可进行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子宫癌中子宫内膜癌常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宫颈癌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有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情况需辅助鉴别。
一、症状表现的共性与差异
(一)阴道出血情况
子宫肌瘤: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一般来说,黏膜下子宫肌瘤引起阴道出血的症状较为明显,研究显示约有2/3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等表现,其出血机制主要与肌瘤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等有关,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阴道出血表现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差异,比如育龄期女性因激素波动可能使出血情况更易受情绪、生活方式等影响。
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晚期则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年轻女性患宫颈癌可能因月经周期等因素使阴道出血表现易与月经紊乱混淆,需仔细鉴别。
(二)腹部症状
子宫肌瘤:一般较小的肌瘤多无明显腹部症状,当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摸到下腹包块,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及,部分患者可有下腹部坠胀感,若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有发热等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因生理结构等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肌瘤可能生长加快而使腹部症状更明显。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晚期时可触及下腹部肿块,多为增大的子宫,伴有下腹部疼痛,疼痛原因主要是癌肿累及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等;宫颈癌晚期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是由于癌肿侵犯盆壁组织、神经等引起,男性无子宫相关病变,女性不同年龄阶段患子宫癌腹部症状表现可能因身体耐受等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等症状感知相对迟钝。
(三)其他伴随症状
子宫肌瘤:部分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若黏膜下肌瘤合并感染,白带可呈脓性且有臭味,还可能伴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在妊娠或产褥期,子宫肌瘤可能发生红色变性等特殊情况而出现相应伴随症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受孕或导致流产等情况,这与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有关。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晚期除了腹部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是因为肿瘤消耗等因素;宫颈癌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是由于癌肿侵犯周围器官所致,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吸烟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较高,且可能使病情进展等情况不同,需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因素对症状表现及病情的影响。
二、通过症状鉴别诊断的要点
(一)年龄因素影响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而子宫癌中子宫内膜癌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宫颈癌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35-39岁和60-64岁,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相关阴道出血、腹部等症状时,需结合年龄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方向,比如年轻女性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子宫肌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也不能忽视宫颈癌等情况。
(二)病史及生活方式关联
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等情况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可能增加,而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升高,在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及生活方式相关情况,以辅助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癌,比如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自身出现相关症状时要更警惕子宫肌瘤的可能,而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则要高度怀疑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