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涵盖药物、物理、手术治疗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维A酸、抗生素、抗真菌等药物,分别用于缓解瘙痒、抗炎抗过敏、改善毛囊角化、治疗细菌真菌感染等。物理治疗有光疗(如NBUVB、PUVA)、激光(依波长治疗不同皮肤病)、冷冻(使病变组织坏死)。手术治疗含皮肤切除术(针对皮肤肿瘤)、皮肤移植术(处理大面积皮肤缺损)。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皮肤薄嫩,用药选刺激小、浓度低的,光疗注意保护敏感部位;孕妇很多药物禁用,尽量非药物治疗;老年人注重皮肤保湿,系统用药关注相互作用和肝肾功能;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需控糖,免疫缺陷者要治疗原发病并合理选方案。
一、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等。适用于成人及较大儿童,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外用制剂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系统应用一般用于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长期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维A酸类药物:外用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口服用于严重的痤疮、银屑病等,但此类药物有明确致畸作用,育龄期女性使用需严格避孕。
4.抗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毛囊炎等。外用如莫匹罗星软膏,口服如头孢菌素类等,可抑制或杀灭细菌。
5.抗真菌药物: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如体癣、股癣、手足癣等。外用有克霉唑、酮康唑等,口服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可抑制或杀灭真菌。
二、物理治疗
1.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通过特定波长紫外线照射皮肤,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增殖等。光化学疗法(PUVA),口服或外用补骨脂素后再进行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可用于治疗严重银屑病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
2.激光治疗:不同波长激光针对不同皮肤病。如二氧化碳激光用于去除疣、痣等增生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等血管性皮肤病,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破坏病变组织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
3.冷冻治疗:利用液氮的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常用于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等。
三、手术治疗
1.皮肤切除术:适用于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切缘需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必要时进行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创面。
2.皮肤移植术: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如严重烧伤、创伤后等,可采用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方法,促进创面愈合,恢复皮肤功能。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药物吸收快,外用药物时应选择刺激性小、浓度低的制剂,避免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防全身不良反应。光疗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等敏感部位。手术治疗需考虑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心理安抚。
2.孕妇:很多药物有致畸风险,如维A酸类绝对禁用。抗组胺药、抗生素等部分药物虽相对安全,但也需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物理治疗中光疗一般相对安全,但仍需密切监测。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皮肤清洁、保湿等护理措施缓解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萎缩,屏障功能下降,皮肤病治疗时要注意皮肤保湿护理。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涂抹均匀,避免因皮肤感觉减退导致药物涂抹不均。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系统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风险高且愈合慢,治疗皮肤病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皮肤病表现可能更复杂且治疗难度大,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