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正常菌群与防御机制是阴道保持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阴道炎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阴道生态平衡失调(频繁阴道冲洗、雌激素水平变化、长期用抗生素)、外界病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及其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妊娠因素),这些因素会破坏阴道微生态或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阴道炎,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阴道健康防护。
一、阴道的正常菌群与防御机制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阴道杆菌能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pH值通常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可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起到天然的防御作用。
二、阴道炎的常见致病因素
(一)阴道生态平衡失调
1.频繁阴道冲洗: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例如经常使用碱性较强的洗液冲洗阴道,使阴道pH值升高,有利于病原体滋生,增加阴道炎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尤其是女性,频繁阴道冲洗对阴道微生态的破坏较为明显,年轻女性若不注意正确的阴道清洁方式,也可能因过度冲洗引发问题;绝经后女性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过度冲洗更易导致菌群失调。
2.雌激素水平变化:青春期前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阴道黏膜薄,糖原含量少,阴道自净能力弱。青春期女性随着雌激素分泌增加,阴道内环境逐渐趋于稳定,但如果内分泌出现紊乱等情况,也可能影响阴道微生态;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阴道黏膜萎缩,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乳酸杆菌不再为优势菌,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
3.长期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破坏阴道正常菌群,使其他病原体如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阴道炎。不同性别在使用抗生素时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风险,但女性由于阴道的特殊生理结构,更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女性,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都需警惕阴道炎的发生。
(二)外界病原体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引起。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可能增加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几率,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改变阴道内环境,有利于病原体入侵。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群体,需格外注意保持阴道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当全身或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易发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增高,酸度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自身免疫力受到抑制,也容易感染假丝酵母菌引发阴道炎。糖尿病患者无论男女,若血糖控制不稳定,都要关注阴道健康状况,定期监测阴道微生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加强对阴道健康的监测。
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性生活活跃的人群是滴虫性阴道炎的高发群体,年轻的性生活活跃女性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同时公共场所的卫生也不可忽视,如使用公共坐便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三)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原体滋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勤换内裤等,都可能增加阴道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注意穿着舒适、透气的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尤其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更要加强外阴清洁护理,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
2.妊娠因素: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升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同时孕期机体免疫力有所变化,使得孕妇成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发人群。妊娠期女性要注意加强阴道卫生的特殊护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阴道微生态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阴道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