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收缩伴意识障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如儿童高热惊厥;抽搐是肌肉不自主收缩,病因多样,除神经系统问题外还与电解质紊乱等有关,如低钙血症致手足抽搐。不同年龄阶段引发惊厥和抽搐的病因侧重点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惊厥发作多伴意识丧失等,抽搐局部时意识多不受影响。惊厥常见病因有颅内感染等,抽搐病因包括代谢性疾病等。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鉴别,如脑电图等,特殊人群诊断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层面
惊厥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多伴有意识障碍,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例如儿童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惊厥类型,多因体温骤然升高(通常38.5℃以上)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发作。抽搐则是指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可发生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也可累及全身,其病因相对更为多样,除了神经系统问题外,还可能与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比如低钙血症时可引起肌肉抽搐,表现为手足抽搐等。
(一)年龄因素影响
对于新生儿,惊厥可能因产伤、胆红素脑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而新生儿抽搐也可能与低血糖、低镁血症等代谢因素相关,不同年龄阶段引发惊厥和抽搐的病因侧重点不同,需要结合年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婴幼儿时期高热惊厥相对常见,而年长儿抽搐需更多考虑神经系统本身的病变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层面
惊厥发作时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部或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可短至数秒或数分钟不等。例如典型的高热惊厥发作,患儿体温快速上升过程中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之后可能转为阵挛性抽搐。抽搐如果是局部的,比如局限性的手部肌肉抽搐,可能仅表现为手部某部分肌肉不自主抽动,意识多不受影响,而如果是全身性抽搐则与惊厥表现有相似之处,但需结合具体表现进一步区分。
(一)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抽搐发生的风险,而惊厥的发生往往有更明确的诱发因素,如感染、颅内病变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癫痫的患者,惊厥可能是癫痫发作的表现,而抽搐也可能因基础疾病的波动而出现不同表现,需要密切关注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
三、病因层面
惊厥的常见病因包括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占位性病变、高热、癫痫等。例如脑膜炎时,病原体侵袭脑膜,刺激大脑神经元导致异常放电引发惊厥。抽搐的病因除了神经系统疾病外,还包括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钠血症等)、中毒(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心因性因素等。比如低钙血症时,血钙浓度降低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抽搐。
(一)病史因素影响
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出现发作性的惊厥可能性较大,而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抽搐需考虑代谢因素相关。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抽搐需警惕子痫等情况,有头部外伤病史的患者出现惊厥或抽搐要考虑颅脑损伤相关病因,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来辅助鉴别惊厥和抽搐的病因。
四、诊断与鉴别层面
在诊断时,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来鉴别惊厥和抽搐。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电解质检查、血糖检查等。脑电图对于惊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若发现癫痫样放电则提示惊厥可能与癫痫相关。电解质检查可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低钙、低钠等导致抽搐的代谢因素。
(一)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辐射等伤害。对于孕妇出现的抽搐,要高度警惕子痫等严重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保障母婴安全。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到其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鉴别惊厥和抽搐时需全面评估各系统情况,综合分析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