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累及脑膜,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有头痛、发热等一般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特殊表现,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白细胞等有相应改变,影像学可见脑膜异常,治疗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脑炎累及脑实质,有发热、头痛及脑实质受损等表现,脑脊液以淋巴细胞为主等,影像学可见脑实质异常,治疗也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儿童和老年人在两者中表现及治疗有特殊情况
一、定义与累及部位
1.脑膜炎:是脑膜的炎症,主要累及脑膜,脑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等。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等,病毒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等。
2.脑炎:是脑实质的炎症,主要累及脑实质,包括大脑、脑干等部位,同样多由病原体感染所致,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1.脑膜炎:
一般症状:常出现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表现。儿童可能会有前囟饱满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更易表现出前囟的异常。成年人颈项强直较为典型,是脑膜受刺激的表现之一。
特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相关表现,如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脑膜导致神经根受牵拉引起。
2.脑炎:
一般症状:除了发热、头痛外,还会有更明显的脑实质受损表现,如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从嗜睡到昏迷不等;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脑实质炎症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
局灶性症状:根据累及脑实质部位不同会有相应局灶性症状,若累及运动区可能出现肢体瘫痪等情况;累及语言中枢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区别
1.脑脊液检查:
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可能增高,外观清亮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多数正常(细菌性脑膜炎时糖含量常降低)。例如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蛋白明显升高,糖含量降低。
脑炎:脑脊液压力也可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至中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多正常,若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等相关改变。
2.影像学检查:
脑膜炎:头颅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较重时可能显示脑膜强化等表现;头颅MRI检查可见脑膜异常强化等情况。
脑炎:头颅CT早期可能无特异性改变,病情进展后可能发现脑实质内的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等;头颅MRI检查更敏感,可发现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如T2加权像高信号等,能更清晰显示脑实质受累情况。
四、治疗原则差异
1.脑膜炎: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不同选择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如细菌性脑膜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
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头痛给予止痛药物等,针对发热进行降温等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脑炎: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药物,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需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用药时间相对较长。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意识障碍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对于癫痫发作要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等,同时也需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脑膜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脑膜炎起病可能较隐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脑脊液等检查明确诊断。由于儿童颅骨特点,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不典型,要注意前囟等体征变化。
脑炎:儿童脑实质发育尚不完善,脑炎时脑实质受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需尽早积极治疗,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2.老年人:
脑膜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脑膜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等症状可能不明显,易延误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脑炎:老年人脑实质功能相对较弱,脑炎后恢复可能较慢,且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