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观察一般状态如意识等、进行颅神经各神经检查、运动系统的肌容积肌张力等检查、感觉系统的浅深皮质感觉检查、反射的深浅病理反射检查,儿童检查需用趣味方式引导,老年人检查要细致对比双侧,有神经系统病史患者重点复查既往相关体征。
一、一般观察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对话、简单指令测试判断清醒、嗜睡、昏迷等不同状态)、精神面貌(有无异常兴奋、抑郁等表现)、面部表情、姿势步态等,婴幼儿还需观察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发育协调性。
二、颅神经检查
1.嗅神经(Ⅰ):让患者闭目,分别堵塞一侧鼻孔,测试其辨别常见气味(如酒精、薄荷等)的能力。
2.视神经(Ⅱ):检查视力(通过视力表等)、视野(常用手试法或视野计检查)及眼底(借助眼底镜观察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等情况)。
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Ⅲ、Ⅳ、Ⅵ):观察眼球运动方向,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直接和间接)、调节反射等。
4.三叉神经(Ⅴ):测试面部痛觉、触觉,检查咀嚼肌肌力(触摸咀嚼时肌肉收缩情况)。
5.面神经(Ⅶ):观察面部表情肌运动(如皱眉、闭眼、鼓腮等),测试味觉(分别用甜、酸、苦、咸等溶液接触舌前2/3)。
6.位听神经(Ⅷ):检查听力(可用耳语试验、音叉试验等)及前庭功能(观察有无眩晕、眼球震颤等)。
7.舌咽、迷走神经(Ⅸ、Ⅹ):检查吞咽动作、发音是否清晰,观察软腭运动及gag反射。
8.副神经(Ⅺ):检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肌力(对抗阻力转头、耸肩)。
9.舌下神经(Ⅻ):观察舌肌运动,嘱患者伸舌,检查有无偏斜、萎缩等。
三、运动系统检查
1.肌容积: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对比双侧对应部位。
2.肌张力:触摸肌肉硬度,被动活动肢体感受阻力,判断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样)或减低状态。
3.肌力:根据不同肌群(如上肢的屈肘、伸腕,下肢的屈膝、伸踝等)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评估肌力等级(0-5级)。
4.不自主运动:观察有无震颤(静止性、意向性等)、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异常运动。
5.共济运动:包括指鼻试验(患者指尖触自身鼻尖,先睁眼后闭眼)、跟膝胫试验(患者仰卧,抬足跟放对侧膝部,沿胫骨前缘下滑)、轮替动作(快速翻转手掌等)、闭目难立征(患者闭目站立,观察有无摇晃或倾倒)。
四、感觉系统检查
1.浅感觉:用大头针测试痛觉、棉签测试触觉、盛有冷水或温水的试管测试温度觉,分别检查身体不同部位的浅感觉是否正常。
2.深感觉:测试位置觉(被动移动患者手指或足趾,让其说出肢体位置)、运动觉(被动活动肢体,让患者感知运动方向及幅度)、震动觉(用震动的音叉置于骨突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询问有无震动感及持续时间)。
3.皮质感觉:测试两点辨别觉(用分规刺激皮肤,判断能否辨别两点及间距)、实体觉(让患者闭目触摸物体,说出物体名称)、图形觉(在患者皮肤画图形,让其说出图形)。
五、反射检查
1.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叩击肱二头肌肌腱)、肱三头肌反射(叩击肱三头肌肌腱)、膝反射(叩击髌骨下方肌腱)、跟腱反射(叩击跟腱)等,观察反射是否正常引出及反射强度。
2.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用钝器轻划腹壁皮肤)、提睾反射(轻划大腿内侧皮肤)等,检查反射是否存在。
3.病理反射:常用巴宾斯基征(用钝器划足底外侧缘)、奥本海姆征(用拇指和食指沿胫骨前缘自上而下加压推移)、戈登征(挤压腓肠肌)等,观察有无病理征阳性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因配合度有限,需采用游戏化、趣味性方式引导检查,如用玩具辅助测试肌力、用色彩吸引注意力观察眼球运动等,同时关注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神经系统正常表现范围。
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退变,可能出现反射减弱等情况,检查时需更细致对比双侧,注意排除因骨关节疾病等导致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有神经系统病史患者:重点复查与既往病史相关的体征,如既往有偏瘫的患者需重点检查患侧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等变化,以便动态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