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症状多样,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肢体麻木、肢体无力、运动不协调;精神意识症状如嗜睡、意识模糊。
一、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感,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头晕症状较为轻微,可能仅感觉头部昏沉;而有些患者头晕较为严重,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感,影响日常的行走、站立等活动。例如,一些中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时,常常会反复出现头晕症状。年龄较大的人群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导致头晕症状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头痛:疼痛形式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是单侧头部疼痛,也可能是双侧头部疼痛。比如有的患者会感觉头顶部位出现胀痛,这与脑部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自身的神经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血管问题,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头痛症状。
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比如经常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刚说过的话等。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的记忆功能区域,导致记忆信息的存储、提取等过程受到干扰。对于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如程序员等,由于大脑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脑疲劳风险,再加上可能伴随的脑供血不足情况,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
视物模糊: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视物功能。这是由于眼部的血液供应也与脑部供血相关,脑供血不足会波及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视觉功能。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波动时容易影响脑部及眼部的血液供应,进而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视物模糊症状。
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肢体麻木: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麻木感,可涉及手部、脚部、面部等部位。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手部麻木,拿东西时没有力气,或者脚部麻木导致行走时感觉不太协调。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影响了脑部对肢体感觉神经的调节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能会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风险增加,同时也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因为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脑部和肢体的血液循环。
肢体无力:表现为肢体活动无力,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比如患者会发现自己提重物比以前费力,或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就感觉下肢无力需要休息。这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对肢体运动神经的调控,使得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本身会逐渐减退,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脑供血不足情况,肢体无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较为困难。
运动不协调:患者可能出现走路不稳、拿东西不稳等情况,表现为步态蹒跚,拿筷子、端杯子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影响了脑部对运动协调性的调节功能。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自身患脑供血不足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出现脑供血不足时,运动不协调的症状可能会更为突出,需要更加注意日常的安全防护,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三、精神意识症状
嗜睡:患者表现为过度的困倦、想睡觉,即使经过充足的睡眠休息后,仍然感觉困倦难消。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的正常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嗜睡的表现。长期失眠、作息紊乱的人群,本身神经功能调节就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脑供血不足时,更容易出现嗜睡症状,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
意识模糊:患者可出现意识不清醒的状态,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下降,可能表现为对周围人的呼叫没有及时的回应,或者对时间、地点等的定向力出现障碍。这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较为严重,影响了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心律失常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更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等较为严重的精神意识症状,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和脑部供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