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表现为记忆障碍早期近期减退远期渐受损与海马体等脑区结构功能异常相关,学习新事物困难因处理新信息认知功能受损前额叶等区域神经环路异常所致,语言障碍有找词困难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与语言中枢相关脑区病变有关,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因顶叶等区域受损影响判断整合,判断力减退简单决策失误与额叶等决策判断力相关脑区病变相关,性格改变表现孤僻抑郁易激动等与边缘系统等脑区功能紊乱及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运动障碍早期动作迟缓后期步态不稳震颤等与基底节等运动调控脑区损害有关,情绪波动大无诱因大幅波动与调节情绪神经环路失调有关,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因大脑多个区域功能受损影响执行能力,行为异常有重复行为或徘徊等与多个脑区神经递质神经环路紊乱相关。
一、记忆障碍
老年痴呆早期常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患者易遗忘刚发生的事件,如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刚说过的话等,而远期记忆相对保留较久,但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会逐渐受损。研究显示,大脑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导致记忆障碍出现的重要原因,海马体体积缩小等病理改变会影响记忆的存储与提取过程。
二、学习新事物困难
患者难以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例如无法快速掌握新的操作方法、新的语言词汇等。这是因为大脑处理新信息的认知功能受损,神经传导和信息整合能力下降,使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显著降低,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大脑前额叶等区域参与学习的神经环路功能异常。
三、语言障碍
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可能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的情况,有时会用模糊的词语代替准确的词汇。语言中枢相关脑区的病变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例如大脑左半球语言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损伤或连接异常,导致语言功能出现障碍,有临床研究观察到老年痴呆患者语言区的代谢活动降低。
四、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
患者难以辨别时间,不清楚具体的日期、时间点等,也会出现空间定向障碍,比如找不到熟悉的场所位置,如迷路、找不到自家门口等。这是由于大脑中负责时间和空间感知的脑区功能失调,如顶叶等区域受损,影响了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判断和整合能力。
五、判断力减退
在简单的决策上出现失误,例如购物时算错账、不能正确判断物品的价格与价值,或者在面对危险情境时缺乏恰当的判断。大脑额叶等与决策和判断力相关的脑区病变,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分析和评估情况,从而导致判断力下降,相关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额叶区域存在神经细胞变性等改变。
六、性格改变
可表现为性格变得孤僻、抑郁、易激动等,原本开朗的人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暴躁易怒,或者出现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等情况。这与大脑边缘系统等影响情绪和性格的脑区功能紊乱有关,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可能参与了性格改变的发生机制。
七、运动障碍
早期可能出现动作迟缓,如走路速度减慢、肢体活动不灵活等,后期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步态不稳、震颤等运动异常表现。这是因为大脑基底节等运动调控相关脑区受到损害,影响了运动的协调和控制功能,有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基底节区域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
八、情绪波动大
没有明显诱因出现情绪的大幅波动,可能突然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变化较为突兀且难以自我控制。这与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环路功能失调有关,如杏仁核等情绪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异常,导致情绪调节机制失衡。
九、日常自理能力下降
患者逐渐出现日常自理能力的减退,如不会穿衣、不会做饭、不能正确洗漱等,原本能够独立完成的日常生活事务变得难以完成。这是由于大脑多个区域的功能受损,影响了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涉及大脑顶叶、额叶等多个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的病变。
十、行为异常
可能出现重复行为,如反复开关门、反复检查物品等,或者出现wandering(徘徊)行为,在无目的的情况下不断走动。这与大脑多个功能区的综合失调有关,包括认知、情绪和运动调控等方面的异常,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患者大脑多个脑区的神经递质、神经环路等出现紊乱,导致行为出现异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