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早期有多种信号,包括短暂性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视野缺损1小时内自行恢复,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久坐、吸烟人群需警惕;语言与精神改变,言语不利如说话不清、听不懂他人讲话,有脑血管病史者应注意,精神改变如性格反常、意识丧失,老年慢性病患者需关注;感觉与运动异常,感觉异常如肢体、面部等部位麻木,重体力劳动者需排查,运动异常如肢体无力、活动不灵,肥胖且有家族病史者要警惕;哈欠不断,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人频繁打哈欠需重视;还有血压异常,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是先兆,血压波动大或未规律服药者应关注,鼻出血伴眼底、血尿可能提示脑梗塞风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高发,家属应关注其异常;儿童青少年虽少见但有发病可能,有症状需全面检查;孕妇若有类似症状不能自行用药,需立即就医。
一、短暂性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研究发现,这可能是因为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是脑梗塞的早期报警信号之一。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生活中习惯久坐、吸烟的人群,若出现此类症状应格外警惕。
二、语言与精神改变
1.言语不利:突然说话不利索,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或听不懂别人讲话。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语言中枢,导致语言功能障碍。例如,原本能流利交谈的人,突然出现言语卡顿、词不达意。有脑血管病史,尤其是曾患过小中风的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
2.精神改变:性格一反常态,如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短暂的意识丧失等。这可能是由于大脑局部缺血,影响神经功能。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伴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精神上的这些异常改变可能是脑梗塞的早期信号。
三、感觉与运动异常
1.感觉异常:一侧肢体麻木,或面部、舌头等部位麻木。这是因为脑梗塞前,脑血管可能已经出现狭窄或堵塞,影响到感觉神经传导。比如,患者会突然感觉一侧手指像戴了手套一样,有麻木感。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的人群,若出现这种感觉异常,应排查是否为脑梗塞早期症状。
2.运动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时突然腿软摔倒,或手中物品突然掉落。这是由于大脑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限。像平时活动自如的人,突然出现拿不稳筷子、系扣子困难等情况,特别是肥胖且有家族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要警惕脑梗塞的发生。
四、哈欠不断
在无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连续打哈欠。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哈欠反射。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若频繁打哈欠,可能是脑梗塞即将发生的信号。
五、其他信号
1.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梗塞的先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也可能是脑梗塞的早期表现。对于平时血压波动较大,或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2.鼻出血: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情况下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血管脆性增加,凝血机制出现异常,可能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进而提示脑梗塞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本身就是脑梗塞的高发人群。由于感知能力可能有所减退,即使出现上述早期信号,可能也不会太在意。家属应多关注老人的日常行为表现,若发现老人有言语、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要及时带老人就医检查。同时,督促老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清淡饮食等。
2.儿童与青少年:虽然儿童与青少年患脑梗塞相对少见,但也有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发病的可能。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家长不要简单认为是孩子劳累或感冒,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3.孕妇:孕期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心脏负担加重,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类似脑梗塞早期信号的症状,不能自行用药,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进行诊断和处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