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下腹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慢性有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月经紊乱等表现。年龄方面青春期女性抵抗力低易感染、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活跃易高发、绝经后女性症状不典型需警惕;性别上女性是唯一患病群体;生活方式中性生活不卫生、宫腔操作史、经期卫生不良易引发;病史上既往有盆腔炎史或其他妇科疾病史易增加患病风险或导致炎症蔓延。
一、盆腔炎的症状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有所不同:
(一)急性盆腔炎症状
1.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例如,在性生活过程中,生殖器官的活动会进一步刺激炎症部位,使疼痛加剧。
2.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寒战。炎症反应会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白细胞等免疫细胞被激活,参与对抗感染,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3.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宫颈、子宫内膜等部位,导致腺体分泌增加,同时混合了炎性细胞等成分。
4.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若伴有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慢性盆腔炎症状
1.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导致下腹部及腰骶部出现持续性的不适。例如,月经前后盆腔充血状态加重,会使原本的坠胀、疼痛感觉更明显。
2.月经紊乱:可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多等。盆腔炎症可能影响卵巢的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3.不孕及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从而增加不孕和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这是由于输卵管的炎症改变了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碍了受精卵的输送。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易感疲倦等全身症状。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机体处于一种慢性消耗状态,可能会出现这些全身表现。
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盆腔炎症状的影响及应对
(一)年龄因素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存在过早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盆腔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下腹部不适等症状。
2.育龄期女性:此阶段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性生活频繁、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因素都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出现典型的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的可能性较大。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抵抗力减弱,若发生盆腔炎,症状可能不典型,下腹疼痛等症状可能较轻,但更需警惕其他潜在疾病与之混淆,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性别因素
盆腔炎是女性特有的疾病,男性不存在此疾病相关的生殖系统结构,所以仅从性别角度看,女性是盆腔炎的唯一患病群体,需重点关注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维护。
(三)生活方式因素
1.性生活不卫生: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等,容易将病原体带入阴道,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例如,性生活前后不清洗外生殖器,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应提倡固定性伴侣,注意性生活卫生。
2.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盆腔感染。此类人群需格外注意术后的身体状况,如有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经期卫生不良:经期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会为病原体提供逆行感染的途径,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女性在经期应选择合格的卫生巾,避免性生活,并保持外阴清洁。
(四)病史因素
1.既往有盆腔炎病史:有过盆腔炎发作史的女性,再次发生盆腔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较初次发作时更为严重或不典型,需更加注意日常的身体监测,一旦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盆腔炎。
2.其他妇科疾病史: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炎。因此,有其他妇科疾病史的女性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盆腔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