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头晕头疼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病理性因素(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等)及环境因素(如气压变化、噪音污染等)引起,若频繁出现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一)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导致头晕头疼。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若睡眠时长不足或存在入睡困难、易醒等情况,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引发头晕头疼。例如,一项针对长期熬夜人群的研究发现,约80%的受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疼症状,充足睡眠后症状多可缓解。青少年因学业负担重等原因,睡眠不足现象普遍,也易出现头晕头疼情况。
(二)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引起血管收缩、肌肉紧张等反应,从而导致头晕头疼。比如,在面临重大考试、工作项目deadline等压力情境时,很多人会出现头晕头疼症状。不同性别在压力应对上虽有差异,但长期高压力对男女都会产生头晕头疼影响,女性可能因情绪调节特点在压力下更易受头晕头疼困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吸烟饮酒等也可能诱发头晕头疼,缺乏运动使身体代谢减慢,血管弹性下降;吸烟饮酒会影响血管功能和神经系统,增加头晕头疼发生风险。
二、病理性因素
(一)神经系统疾病
1.偏头痛:是常见的引发头晕头疼的神经系统疾病,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发病机制与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典型表现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常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前可能有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失衡是发病重要原因。
2.颈椎病:颈椎病变可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疼。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等人群易患颈椎病,尤其是中老年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会影响椎动脉供血,进而出现头晕头疼症状,同时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颈椎病,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中青年患病风险。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血压升高时,血管内压力增大,会对脑部血管产生冲击,引发头晕头疼。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稳定,头晕头疼症状易反复出现。一般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诊断标准略有差异,但都会导致头晕头疼等不适。高血压对男性和女性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头晕头疼症状更易凸显。
2.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如房颤等,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减少,引起头晕头疼。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节律异常,心输出量改变,使脑部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疼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心悸、胸闷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心律失常,但老年人因心脏结构和功能退变,发生心律失常并引发头晕头疼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五官科疾病
1.中耳炎:中耳炎症可波及周围神经,引发头晕头疼。急性中耳炎患者耳部疼痛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疼,炎症若蔓延还可能影响平衡功能。儿童因咽鼓管短而宽,易患中耳炎,从而出现头晕头疼情况,需要及时治疗耳部炎症以缓解症状。
2.青光眼: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特征,眼压过高会压迫眼部神经,进而牵涉到头部,引起头晕头疼。青光眼患者除头晕头疼外,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眼胀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及时监测眼压并进行相应治疗是缓解青光眼相关头晕头疼的关键。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气压变化:在高空飞行、潜水等气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人体可能因适应不良出现头晕头疼。例如,乘坐飞机时,由于机舱内外气压差异,部分人会感到头晕头疼,一般在飞行过程中或着陆后短时间内出现,可通过吞咽、咀嚼等动作缓解。
2.噪音污染: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导致头晕头疼。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头晕头疼发生率明显高于噪音较低环境中的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对噪音敏感度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噪音影响出现头晕头疼。
总之,老是头晕头疼可能由多种生理性、病理性及环境等因素引起,若头晕头疼症状频繁出现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