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头晕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睡眠质量不佳(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易引发,青少年、女性生理期易受影响)和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孕妇易出现,如老年人夜间起床动作快易致)。病理性因素包括耳部疾病(梅尼埃病、耳石症,前者有旋转性眩晕等表现,后者头位变化时发作)、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控制不稳、心律失常致脑供血不足)、眼部疾病(屈光不正、青光眼,前者视物不清易眼疲劳,后者眼压升高致头晕)、神经系统疾病(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前者因多种原因致脑供血不足,后者晨起易诱发)、其他疾病(贫血、糖尿病,前者因血红蛋白少致脑部缺氧,后者血糖过低或过高致头晕)。
一、生理性因素
1.睡眠质量不佳:夜间睡眠不足、睡眠浅、多梦等情况会导致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早上起来容易头晕。一般成年人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若长期睡眠时长不够或睡眠质量差,就可能引发晨起头晕。例如,一项针对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跟踪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晨起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充足的人群。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睡眠,若睡眠不足也易出现晨起头晕。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睡眠,进而导致晨起头晕。
2.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血压迅速下降,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比如,老年人夜间起床时,如果动作过快,很容易出现晨起头晕。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血容量增加,也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晨起头晕。
二、病理性因素
1.耳部疾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可在晨起时发作头晕。研究表明,梅尼埃病患者中晨起头晕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与内耳平衡感受器功能紊乱有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耳石脱落后移位至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多在晨起躺下、起床时或从睡眠中惊醒时发作。这种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人相对更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2.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压控制不稳定时,晨起时血压可能升高,导致头晕。高血压患者如果夜间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晨起时血压骤升,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出现头晕症状。有研究显示,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晨起头晕的发生率比血压控制平稳者高。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且更易出现晨起血压波动导致头晕。
心律失常:如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晨起头晕。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3.眼部疾病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未矫正时,会导致视物不清,眼睛持续处于调节状态,容易引起眼疲劳,进而可能出现晨起头晕。青少年由于用眼过度等原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矫正,晨起时易出现头晕。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调节功能,也可能出现屈光不正相关的晨起头晕。
青光眼:眼压升高可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晨起时眼压升高明显,从而出现头晕。青光眼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4.神经系统疾病
脑供血不足:多种原因可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脑部供血不足,晨起时可能出现头晕。如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引起脑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狭窄,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中老年人是脑供血不足的高发人群,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脑梗死:晨起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诱发脑梗死,从而出现头晕等症状。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更高,男性略多于女性。
5.其他疾病
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导致脑部缺氧,晨起时易出现头晕。女性由于生理期失血等原因,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如果饮食中缺乏铁等造血原料,也可能发生贫血导致晨起头晕。
糖尿病:血糖过低或过高时都可能引起头晕。糖尿病患者如果夜间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晨起时可能出现低血糖性头晕;血糖控制不佳,晨起时空腹血糖过高,也可能导致头晕。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血糖波动相关的晨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