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晕的有点想吐的常见原因包括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神经系统疾病(如脑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糖、贫血);需关注伴随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的意义;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出现持续不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就医时需做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1.内耳疾病
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发生于中青年人,女性相对多见。患者除了头晕晕的有点想吐外,还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研究表明,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内耳的平衡感知功能,导致平衡失调,进而引发头晕,同时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想吐的感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导致瞬间的头晕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
2.神经系统疾病
脑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脑血管狭窄或痉挛等原因可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脑干、小脑等与平衡相关的部位,从而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还可能伴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表现。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缺血,常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梗死。
3.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血压波动较大时,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可刺激脑血管,引起头晕、恶心想吐,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慌等症状。高血压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空腹运动过度等情况。血糖过低时,会影响脑部能量供应,导致头晕、恶心想吐,还可能出现出汗、手抖、心慌等表现,儿童发生低血糖时可能还会出现精神不集中、哭闹等情况。
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会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缺氧,从而出现头晕、乏力、恶心想吐等症状,女性及儿童相对更容易发生贫血,长期贫血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二、需要关注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随耳鸣、听力下降:多提示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等,需要进一步进行听力检查、内耳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伴随头痛:若头晕伴有剧烈头痛,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要警惕脑出血等严重疾病;而偏头痛患者也可能先有头晕随后出现头痛。
3.伴随视物模糊: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视觉中枢或眼部血管供血有关,需考虑神经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脑部及眼部供血异常的情况。
4.伴随肢体麻木、无力:提示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性大,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1.儿童
儿童出现头晕晕的有点想吐,要考虑是否有耳部感染、发热性疾病等情况。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体温变化可能影响内耳功能导致头晕,同时感染引起的毒素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家长要密切监测儿童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头晕呕吐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2.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头晕晕的有点想吐,要特别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因为老年人多有血管硬化等基础情况,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疾病发生率较高。家属要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情况,一旦出现应尽快送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及时发现脑部病变并进行相应治疗。
3.女性
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月经期、妊娠期等也可能出现头晕想吐的情况。月经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可能导致头晕,妊娠期可能因激素水平改变、血压变化、贫血等原因出现头晕恶心。月经期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妊娠期女性要定期产检,监测血压、血常规等指标,出现头晕想吐等不适及时就诊。
四、就医建议
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头晕、恶心想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
伴有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头晕症状突然加重。
儿童或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恶心想吐。
2.就医时需做的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测量,了解基本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排查全身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了解脑部情况;内耳相关检查,如耳石复位前的位置试验等,明确内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