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与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减少机械性损伤、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并发症风险、定期进行专业评估与干预以及针对特殊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已存在足部病变者需及时就医。具体措施包括: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每日自我检查足部,科学清洁保湿并谨慎修剪指甲;选择符合足部解剖结构的鞋类及无缝吸汗的袜子,避免赤脚行走;戒烟、控制体重与适度运动、饮食管理需低糖低脂高纤维;每年进行神经病变筛查,结合ABI与超声检查评估下肢血管,借助专业设备检测足部压力分布;老年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跌倒风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与足部检查,合并慢性肾病者需警惕钙磷代谢紊乱。
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足预防的核心措施。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足部溃疡风险可下降43%(《DiabetesCare》2019)。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HbA1c≤7%的达标范围。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至≤8%,以减少低血糖风险。
2.药物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与胰岛素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调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避免因低血糖导致的步态异常或跌倒损伤。
二、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与护理
1.每日自我检查是关键。重点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及有无破损、水疱或鸡眼。研究显示,8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存在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或丧失。建议使用镜子辅助检查足底,或由家属协助完成。
2.足部清洁与保湿需科学。每日用温水(≤37℃)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趾间区域,防止真菌感染。干燥皮肤可涂抹无香型润肤剂,但需避开趾缝,以防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3.修剪指甲需谨慎。使用指甲剪平直修剪,避免过短或损伤甲床。对于存在视力障碍或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三、选择合适的鞋袜以减少机械性损伤
1.鞋类选择需符合足部解剖结构。建议穿着前掌宽松、鞋头圆钝的深色运动鞋,避免高跟鞋、尖头鞋或拖鞋。研究显示,定制矫形鞋垫可降低足底压力峰值30%~50%,显著减少溃疡风险(《DiabeticMed》2020)。
2.袜子需选择无缝、吸汗材质。每日更换,避免穿着过紧或有弹力带的袜子,以防影响血液循环。对于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建议穿着梯度压力袜以改善静脉回流。
3.避免赤脚行走。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均需穿着保护性鞋具,防止意外刺伤或烫伤。
四、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1.戒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加重下肢缺血。研究显示,戒烟者足部溃疡复发率降低40%(《JAmCollCardiol》2018)。
2.控制体重与适度运动。BMI超过28kg/m2的患者需通过饮食调整与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减轻体重,但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强度运动。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建议进行间歇性跛行训练,逐步提高运动耐量。
3.饮食管理需低糖、低脂、高纤维。增加全谷物、蔬菜及优质蛋白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与饱和脂肪摄入。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并监测血钾水平。
五、定期进行专业评估与干预
1.神经病变筛查需每年进行。包括10g单丝试验、振动感知阈值测定及踝反射检查。对于存在神经病变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2.下肢血管评估需结合ABI(踝肱指数)与超声检查。ABI≤0.9提示下肢动脉病变,需进一步行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病变程度。对于严重缺血者,可考虑血管重建术或干细胞治疗。
3.足部压力分布检测需借助专业设备。对于存在高压力区域(如跖骨头、足跟)者,需定制减压鞋垫或矫形器,以降低溃疡风险。
六、特殊人群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1.老年糖尿病患者需重点关注跌倒风险。建议安装浴室扶手、使用防滑垫,并避免夜间单独行走。对于存在认知障碍者,需家属协助完成足部护理。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与足部检查。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需每周监测足部皮肤完整性,并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具。
3.合并慢性肾病者需警惕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增加抓挠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钙、血磷水平,并限制磷摄入量(≤800mg/d)。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对于已存在足部病变者,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