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一组疾病,包括多种炎症,病原体有外源和内源之分,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可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危害涉及生殖系统和全身健康,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来预防
一、盆腔炎的定义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二、盆腔炎的病原体
1.外源性病原体
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淋病奈瑟菌主要感染柱状上皮、移行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年轻性活跃的女性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盆腔炎,这与她们的性行为活跃有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侵入上生殖道。
2.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常见的需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厌氧菌有脆弱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菌群失调时,这些内源性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例如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阴道内正常菌群抑制,厌氧菌等过度生长而致病。
三、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腹痛。例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腹痛较为明显且持续。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局部炎症反应所致。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寒战等全身症状。如急性盆腔炎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发热表现。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子宫内膜受到炎症累及,影响了正常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和修复,从而导致月经改变。
2.体征
妇科检查体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是常见体征。例如医生进行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宫颈有举痛,子宫体有压痛,附件区可触及增厚或有包块伴有压痛。
四、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月经史、既往盆腔炎病史等。例如有多个性伴侣、近期有性交史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较高;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再次发生盆腔炎的可能性增加。
2.症状与体征
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结合妇科检查的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患者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等体征,高度怀疑盆腔炎。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包块、盆腔积液等,对于诊断盆腔炎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例如B超下可见输卵管呈腊肠样增粗,周围有渗出等情况。
五、盆腔炎的危害
1.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不孕:盆腔炎可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导致不孕。据统计,盆腔炎患者中不孕的发生率较高。例如输卵管炎造成输卵管管腔部分堵塞,使受孕的几率大大降低。
异位妊娠:盆腔炎是异位妊娠的重要高危因素。炎症导致输卵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的几率增加,从而引发异位妊娠。
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可导致盆腔粘连,引起慢性盆腔痛,长期困扰患者,影响生活质量。例如盆腔粘连牵拉周围组织,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不适,且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盆腔炎病情严重时,病原体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危及生命健康。例如严重的盆腔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病原体入血可导致败血症,出现高热、休克等严重表现。
六、盆腔炎的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阴,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固定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可降低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例如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2.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例如过度冲洗阴道可能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盆腔炎的风险。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要及时就医治疗,因为下生殖道感染若不及时处理,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例如阴道炎患者出现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规范治疗。
4.增强机体抵抗力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坚持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盆腔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