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常见后遗症包括面部联动、面肌痉挛、面部肌肉萎缩、味觉障碍、眼部并发症。面部联动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联动,儿童发生概率、受影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不同,严重面瘫病史者风险高;面肌痉挛是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各年龄段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面瘫恢复不佳者风险高;面部肌肉萎缩是面瘫侧面部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儿童影响面部发育等,不有效康复锻炼会加速进程,病情严重、恢复时间长的患者发生率高;味觉障碍是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儿童影响进食等,面瘫程度重、面神经损伤严重者概率高;眼部并发症有眼干等,儿童更易受损伤,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症状,眼睑闭合不全持续时间长的患者风险高。
一、面部联动
1.表现及机制:面部肌肉不自主联动,例如闭眼时同侧嘴角也会抽动,或咀嚼时眼部不自主闭合等。这是因为面瘫后神经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再生,神经冲动传导错误,导致不同肌肉群之间出现非自主的兴奋传导。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面瘫后面部联动的发生概率相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情较重或恢复过程不顺利,也可能出现。儿童面部联动可能会影响其面部表情的正常表达,进而对心理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自卑等情绪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患病期间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或者康复训练方法不当,会增加面部联动发生的风险。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也可能影响神经修复,从而促进面部联动的出现。
2.病史相关:有严重面瘫病史,尤其是恢复时间较长、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患者,面部联动的发生风险更高。
二、面肌痉挛
1.表现及机制: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多从眼周肌肉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肌肉。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后,神经纤维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出现异常放电,导致面肌痉挛。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人群的面肌痉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面肌痉挛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更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面肌痉挛的症状。例如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面肌痉挛。
病史相关:有面瘫病史且恢复不佳的患者,面肌痉挛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面瘫病程越长,面肌痉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三、面部肌肉萎缩
1.表现及机制:面瘫侧面部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这是因为面瘫后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面部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部不对称等问题,进而影响外貌和心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面部肌肉萎缩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其面部骨骼发育等产生连锁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患病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来维持肌肉的功能,会加速肌肉萎缩的进程。比如面瘫患者如果长期卧床,不进行面部肌肉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会使面部肌肉萎缩情况加重。
病史相关:面瘫病情严重、恢复时间长的患者,面部肌肉萎缩的发生率较高。面瘫发病时症状越严重,如完全性面瘫,后续发生面部肌肉萎缩的可能性越大。
四、味觉障碍
1.表现及机制: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这是因为支配味觉的神经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面瘫时该神经受损导致味觉功能异常。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味觉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进食的兴趣和食欲,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儿童的味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面瘫导致的味觉障碍对其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的评估和相应的营养支持。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偏好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掩盖或加重味觉障碍的不适感受,但并不会直接导致味觉障碍的发生,不过会影响患者对自身味觉情况的察觉。
病史相关:面瘫程度较重、面神经损伤较严重的患者,味觉障碍的发生概率更高。面神经损伤范围越广,涉及味觉神经的部分越多,味觉障碍越容易出现且程度可能越严重。
五、眼部并发症
1.表现及机制:可出现眼干、眼涩、角膜溃疡等。因为面瘫患者眼轮匝肌功能障碍,眼睑闭合不全或闭合不紧密,导致眼球暴露,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眼部一系列问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眼部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眼睑闭合不全时更容易受到感染等损伤。儿童的角膜相对娇嫩,面瘫导致的眼睑闭合不全更易引起角膜损伤,如角膜溃疡等,需要密切关注眼部的保护。
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用眼、处于干燥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眼部并发症的症状。例如在空调房间停留过久,空气干燥,会使眼干、眼涩等症状更明显,不利于眼部的恢复。
病史相关:面瘫后眼睑闭合不全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眼睑闭合不全时间越长,眼球暴露时间越长,发生眼干、角膜溃疡等眼部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