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头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血压异常(低血压和高血压)、睡眠问题(睡眠不足和睡眠呼吸暂停)、耳部问题(耳石症和梅尼埃病)、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脑部血管问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不同原因导致的头晕有不同特点,如低血压在快速站立时易骤降引起头晕,高血压有“晨峰血压”现象,睡眠不足会因大脑未充分休息致头晕,睡眠呼吸暂停因大脑缺氧引发头晕,耳石症体位变化时诱发剧烈头晕等,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低血压者动作缓慢,高血压者规律监测服药,睡眠问题者保证充足睡眠等,脑部血管问题需及时就医治疗。
一、血压异常
1.低血压:夜间睡眠时人体代谢减慢,血压相对偏低,早晨起床时如果快速站立,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起头晕。一般来说,成年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为低血压。对于老年人,血压正常范围相对更宽泛,但也需关注血压变化。有低血压情况的人,夜间睡眠时血液流动缓慢,早晨起床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站起。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更易出现低血压相关头晕,需注意营养摄入,保证充足水分。
2.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早晨会出现“晨峰血压”现象,即血压在清晨时段快速上升,导致头晕。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且舒张压60~89mmHg,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早晨起来易因血压波动出现头晕。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需规律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血压波动。
二、睡眠问题
1.睡眠不足:夜间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短,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早晨起来会感到头晕。一般成年人建议7~9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引起头晕,还可能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睡眠时间,若睡眠不足更易出现早晨头晕情况。生活方式不规律,如经常熬夜玩手机、追剧等,会严重影响睡眠,进而导致早晨头晕。
2.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现象,会导致大脑缺氧,早晨起来头晕。肥胖人群、中年男性等相对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反复出现呼吸中断,氧气摄入不足,大脑缺氧,早晨醒来常感头晕、乏力。需通过多导睡眠图等检查确诊,可通过调整睡眠姿势、减肥等方式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佩戴呼吸机治疗。
三、耳部问题
1.耳石症: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会影响人体的平衡感,早晨起床体位变化时易诱发头晕。耳石症引起的头晕通常比较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稍多见。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导致前庭感受器异常兴奋,引发头晕。确诊后可通过复位治疗改善症状。
2.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晨也可能发病。梅尼埃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内耳的平衡功能和听觉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等一系列症状。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等药物治疗。
四、颈椎病
1.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早晨起床颈部活动时易诱发头晕。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人群易患颈椎病。颈椎的病变使椎动脉受到压迫,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早晨起床后颈部姿势改变可能加重压迫,引起头晕。可通过颈椎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明确诊断,可采用牵引、理疗等方法改善症状。
五、贫血
1.缺铁性贫血: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携氧能力下降,早晨起来易头晕。女性由于生理期失血等原因相对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大脑供氧不足,引起头晕。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铁等指标异常。需补充铁剂,同时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
六、脑部血管问题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部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可出现短暂的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早晨发病。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脑部血管狭窄等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需引起重视,因为它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评估脑血管情况。
2.脑梗死: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也可能出现头晕症状,常伴有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易患病。脑部血管堵塞后,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供应,发生缺血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早晨起来发病也较为常见。需立即就医,进行溶栓、取栓等紧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