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疼痛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原因包括经期腹痛和排卵期腹痛,经期腹痛是因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增加致子宫缺血缺氧,与女性激素水平、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排卵期腹痛是因排卵时卵泡破裂刺激腹膜,发生在有排卵功能女性,生活方式影响较小。病理性原因有妇科疾病和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由病原体感染致盆腔充血水肿,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内膜组织异位出血刺激周围组织,育龄期女性易患;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与既往囊肿病史相关。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初期脐周痛后可能右下腹或小腹痛,各年龄段男女均可患;输尿管结石致输尿管梗阻痉挛引起小腹绞痛,各年龄段男女均可患,既往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等影响。
一、生理性原因
(一)经期腹痛
1.发生机制: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增加,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小腹疼痛,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小腹疼痛情况,多数女性在经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一般与女性自身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属于正常生理过程中的表现。
2.年龄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有月经周期的女性群体中,从初潮开始至绝经前都可能出现,年轻女性处于生育年龄阶段,激素波动相对明显,可能更易出现经期小腹疼痛情况,但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
3.生活方式影响:若女性经期过度劳累、寒冷刺激(如经期接触冷水、穿着过少等),可能会加重经期腹痛症状,因为劳累和寒冷刺激会影响子宫血液循环等,进而加重子宫平滑肌痉挛等情况。
(二)排卵期腹痛
1.发生机制:女性排卵期时,成熟的卵子从卵巢排出,卵泡破裂以及卵子排出可能会刺激腹膜,从而引起小腹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比较轻微,有的女性可能仅有一侧小腹隐痛等表现,是由于排卵这一生理过程导致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年龄性别因素:发生在有正常排卵功能的女性身上,一般在生育年龄阶段较为常见,青春期女性开始有排卵后可能出现,到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衰退,排卵停止,排卵期腹痛情况也会消失。
3.生活方式影响:一般生活方式对排卵期腹痛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女性在排卵期过度运动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状态,不过总体而言不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二、病理性原因
(一)妇科疾病
1.盆腔炎
发生机制: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感染,炎症累及盆腔组织,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小腹疼痛,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年龄在15-25岁左右性生活较频繁的女性,当然绝经后女性如果有盆腔感染相关因素也可能发生,但相对较少。
病史影响:如有不洁性生活史、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等,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因为不洁性生活易导致病原体入侵,盆腔手术史可能破坏盆腔局部防御机制等。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生机制: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小腹疼痛,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还可能影响生育等。
年龄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之间,女性因为自身的生殖系统结构等原因易患此病,性别上只有女性会患。
病史影响: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患病风险可能更高,另外既往有宫腔操作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内膜组织异位种植等。
3.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发生机制:卵巢囊肿较大时,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囊肿蒂扭转,引起急性小腹疼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囊肿破裂时,囊内液体刺激腹膜,也会出现小腹疼痛,多为突发的剧烈疼痛。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年轻女性相对更易出现,性别上只有女性有卵巢,所以只有女性会患此类疾病。
病史影响:既往有卵巢囊肿病史的女性发生蒂扭转或破裂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囊肿的存在是基础因素。
(二)外科疾病
1.急性阑尾炎
发生机制:阑尾管腔堵塞(如粪石堵塞等)继发细菌感染,炎症累及阑尾周围组织,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之后转移至右下腹,但部分女性患者由于阑尾位置变异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小腹疼痛,需注意鉴别。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别上男女都可能患,但女性在鉴别诊断时需考虑妇科疾病的可能。
病史影响:一般无特定与妇科相关的病史,但如果有阑尾相关的易患因素如阑尾管腔堵塞等情况存在。
2.输尿管结石
发生机制:输尿管结石导致输尿管梗阻,引起输尿管痉挛,出现小腹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呈绞痛性质,还可能伴有血尿等表现。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性别上男女都可能患,但女性在诊断时需与妇科疾病导致的小腹疼痛相鉴别。
病史影响:既往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女性复发风险较高,另外饮水过少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从而间接影响患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