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体位性低血压、过度疲劳;病理性因素涉及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耳部疾病(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神经系统疾病(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其他系统疾病(贫血、内分泌紊乱);特殊人群中儿童头晕与感冒、发热、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老年人头晕原因复杂且需防摔倒,孕妇头晕与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低血糖等有关。
一、生理性因素
(一)睡眠不足或质量差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出现头晕症状。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例如,一项针对长期睡眠不足人群的研究发现,约6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现象,睡眠改善后,头晕症状大多能缓解。
(二)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脑部短暂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的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一般来说,从卧位变为站位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相关头晕。
(三)过度疲劳
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身体和大脑处于疲劳状态,会引发头晕。比如连续加班工作数天后,很多人会感觉头晕、乏力。过度疲劳会使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疾病
1.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使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据统计,约30%的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头晕的影响程度不同,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无序颤动,心输出量减少,更容易出现头晕。
2.高血压或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出现头晕,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慌等症状。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和心脏等器官,进而影响脑部供血。
低血压患者血压过低时,脑部灌注压降低,也会引发头晕,尤其在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时更为明显。
(二)耳部疾病
1.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头晕发作时往往较为剧烈,可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研究表明约80%的梅尼埃病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由于耳石脱落,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内耳感受器,导致突然发作的短暂性头晕,常伴有眼震。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约占头晕患者的20%左右。
(三)神经系统疾病
1.脑供血不足:多种原因可引起脑动脉循环障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常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5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的发生率约为10%-15%。
2.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头晕,多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30-50岁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率较高。
(四)其他系统疾病
1.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缺氧,引起头晕。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缺铁性贫血在孕妇中的发生率可达20%左右,贫血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2.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减慢,出现头晕、乏力、怕冷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头晕可能与感冒、发热、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如果儿童频繁头晕,要警惕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导致脑部缺氧。此外,儿童如果营养不良、缺铁也容易引起贫血,进而出现头晕。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咳嗽、面色苍白等表现,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头晕的原因更为复杂,除了常见的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耳石症等,还可能与多系统退化有关。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脑部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较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老年人头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摔倒,因为头晕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如果老年人头晕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需立即就医。
(三)孕妇
孕妇头晕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低血糖等有关。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孕妇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母婴安全。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等,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进而引起头晕。孕妇低血糖也较为常见,多发生在空腹或未按时进食时,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等。孕妇出现头晕时要注意休息,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必要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