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初步筛查,发病24-48小时后显低密度影,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更敏感,DWI发病数分钟可发现高信号病灶)、血管检查(颈动脉超声可评估颈动脉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脑血管造影是“金标准”,有创需评估禁忌)、血液检查(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情况,生化检查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出血转化风险)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脑梗塞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发病后即可进行。在发病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显示缺血性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影。它能快速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初步筛选作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头颅CT检查的操作流程基本一致,但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且需使用含碘造影剂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含碘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
2.头颅MRI:对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头颅CT,尤其是在发病早期,能更早发现缺血病灶。MRI可分为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流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等序列。DWI在脑梗塞发病数分钟内即可发现病灶,表现为高信号,是早期诊断脑梗塞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脑梗塞患者,头颅MRI能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息。不同年龄患者的MRI检查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固定好身体,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检查失败;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二、血管检查
1.颈动脉超声:可检查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评估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病变。通过超声可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性质(稳定或不稳定),还能检测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有脑梗塞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颈动脉超声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不同性别在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相对更高一些;年龄较大的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会增加;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颈动脉超声发现异常的概率更高。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有助于评估脑血管的功能状态。通过TCD可以发现颅内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痉挛等情况。对于怀疑有脑梗塞的患者,TCD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患者的颅内血流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的脑血管结构和血流特点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TCD可以动态监测脑血管的血流变化情况。
3.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行以及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等病变。虽然DSA是有创检查,但对于一些需要明确脑血管具体病变情况以制定治疗方案的脑梗塞患者,如考虑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DSA是必要的检查。在进行DSA检查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对造影剂过敏等情况的患者禁忌进行该检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DSA检查后的恢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恢复需要更加谨慎观察。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在脑梗塞患者中,一般血常规可能无特异性改变,但如果存在感染等情况,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2.生化检查
血糖:检测血糖水平对于脑梗塞患者很重要,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较高,而血糖的异常波动可能加重脑梗塞的病情。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一些,但需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的血糖管理也有其特殊性。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脂正常参考值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有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脂异常的概率更高。
肝肾功能:脑梗塞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以确保用药安全。对于有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措施。
3.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脑梗塞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如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凝血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可能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