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是源于子宫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雌激素刺激、HPV感染等因素相关,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通过刮宫、活检等诊断,早期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与女性激素、遗传等有关,多数无症状,有症状可随访、药物或手术治疗,育龄期、老年女性及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疾病定义与性质
1.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恶性肿瘤的统称,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是源于子宫细胞异常增殖且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疾病,其细胞生长失去正常调控,会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通常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多是在子宫肌层内形成的实性结节或团块。
二、发病因素
1.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如无排卵性疾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如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异常等)有关,例如有林奇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绝经后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子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约90%以上的子宫颈癌与HPV感染相关,另外,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比如性生活开始年龄小于16岁、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及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2.子宫肌瘤
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雌激素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的增生、肥大,孕激素也有一定作用,育龄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另外,肥胖、高血压、长期服用避孕药等也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肥胖可通过影响激素代谢等途径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三、临床表现
1.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较为常见,还可伴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有异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部疼痛等,晚期可出现转移相关症状,如骨转移时可出现骨痛,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咯血等。
子宫颈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排液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转移至其他部位时会有相应部位的症状表现。
2.子宫肌瘤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症状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由于肌瘤使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等;还可出现下腹包块,当肌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质地较硬的包块;白带增多,若肌瘤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可有脓性白带;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
四、诊断方法
1.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然后进行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情况,诊断性刮宫是常用的确诊方法,可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此外,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情况并取活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子宫颈癌: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局部病变情况,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是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可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改变;HPV检测可明确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阴道镜检查可辅助定位病变部位,在阴道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颈癌的金标准。
2.子宫肌瘤
依靠病史、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可更准确地评估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五、治疗原则
1.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等制定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化疗等;晚期患者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子宫颈癌:同样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中期患者多采用同步放化疗,晚期患者则以姑息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目的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子宫肌瘤
对于无症状且肌瘤较小的患者,一般定期随访观察;若患者有症状但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或不能耐受手术,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以缩小肌瘤体积;对于症状明显、肌瘤较大、有恶变倾向等情况的患者,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特殊人群提示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要关注自身月经情况等,若出现经量异常、下腹不适等要及时就医检查,同时,在有生育计划时,需与医生充分沟通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较大的子宫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导致流产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先治疗肌瘤还是密切观察妊娠过程。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相对增加,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要高度警惕子宫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提高预后。同时,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评估身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对于有子宫癌或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要更加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子宫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除了常规妇科检查外,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相关肿瘤标志物等情况;有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也要关注自身子宫情况,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