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生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机体易感性增加,自身免疫异常可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荨麻疹;外在因素有食物(动物性、植物性食物及添加剂等可致过敏)、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诱发)、感染(病毒、细菌感染可激活免疫反应)、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可致过敏)、接触物(化学物质、植物性接触物可引起)、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机械性刺激可诱发)、精神因素(长期紧张焦虑等致免疫紊乱)及其他因素(内分泌改变、慢性疾病影响等可诱发)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荨麻疹与遗传有关,若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个体遗传获得相关基因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倾向性,增加了患荨麻疹的易感性。例如,某些遗传性皮肤疾病可能伴发荨麻疹表现,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使机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而引发荨麻疹反应。
(二)自身免疫异常
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组织或物质识别为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从而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荨麻疹。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合并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使得皮肤血管出现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变化,进而出现风团等荨麻疹的典型症状。
二、外在因素
(一)食物因素
1.动物性食物:常见的如鱼虾、蟹、贝类等海鲜类食物,其中所含的异种蛋白可能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后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症状。例如,有人进食虾类后不久就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2.植物性食物:某些水果(如芒果、草莓等)、蔬菜(如菠菜、番茄等)也可能成为过敏原。以芒果为例,其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部分人接触或食用后会引发过敏,出现口唇肿胀、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荨麻疹样皮疹。
3.其他食物相关因素:食物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也可能成为诱因,一些人对特定的食品添加剂过敏,食用含有该添加剂的食物后可诱发荨麻疹。
(二)药物因素
1.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是较为常见的引起荨麻疹的药物。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后,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荨麻疹症状,这是因为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瘙痒等表现。
2.解热镇痛药:像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也可能引发荨麻疹。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增加,从而诱发荨麻疹。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进而引发荨麻疹。例如,儿童在患病毒性感冒时,可能同时出现荨麻疹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关的免疫应答,使得皮肤出现荨麻疹样改变。
2.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也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因。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四)吸入物因素
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粉颗粒,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呼吸道及皮肤的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例如,春季的蒿草花粉、秋季的豚草花粉等都可能导致花粉症患者出现荨麻疹表现。
2.尘螨:室内灰尘中的尘螨及其排泄物也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微小,容易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等症状出现,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室内尘螨较多的环境中,更容易诱发荨麻疹。
3.其他吸入物: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成为吸入性过敏原,引起过敏体质者发生荨麻疹。例如,家中饲养宠物的人,接触宠物皮屑后可能出现荨麻疹症状。
(五)接触物因素
1.化学物质:某些化妆品、洗涤剂、橡胶制品等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接触性荨麻疹。例如,使用某些劣质化妆品后,皮肤接触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可出现局部或全身的荨麻疹表现,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瘙痒、红斑、风团等。
2.植物性接触物:某些植物,如毒常春藤、漆树等,其汁液中的成分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伴发荨麻疹症状,接触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风团等反应。
(六)物理因素
1.冷、热刺激: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扩张等反应异常,导致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发。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中暴露皮肤,或接触冷水后,很快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而热性荨麻疹则是皮肤受到热刺激后发生的类似反应,如热水浴后、运动后体温升高时可能出现荨麻疹表现。
2.日光照射:部分人对日光中的紫外线等成分过敏,经日光照射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可出现红斑、风团,伴有瘙痒,即为日光性荨麻疹。其机制可能是紫外线照射使皮肤中的某些物质发生改变,激发免疫反应导致荨麻疹发生。
3.机械性刺激:如摩擦、压力等机械性刺激也可引起荨麻疹,称为人工性荨麻疹或压力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压力性荨麻疹则是皮肤受到压力后一定时间内出现局部肿胀、风团等表现,常见于行走后足部、久坐后臀部等受压部位。
(七)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的人群,更容易反复出现荨麻疹症状,因为精神因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等的释放,干扰了机体的免疫平衡,使得肥大细胞等更容易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荨麻疹。
(八)其他因素
1.内分泌改变: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女性体内的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部分人可能出现妊娠性荨麻疹,表现为腹部、胸部等部位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2.慢性疾病影响:一些慢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等,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血管功能等,间接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皮肤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