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发病与遗传、免疫炎症、经血逆流等因素相关,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疼痛等临床表现,可通过B超、MRI、血清学检查、腹腔镜检查诊断,治疗需根据情况采用期待、药物或手术治疗,预防可从月经卫生和定期体检入手,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有复发倾向
一、定义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就会形成异位囊肿。由于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所以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易感性等,但具体的遗传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不同性别都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女性相对更易因遗传相关因素发生该病。
(二)免疫与炎症因素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可能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同时,炎症反应也参与其中,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囊肿的形成和发展。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免疫功能,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炎症状态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的种植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经血逆流
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发病学说之一。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碎片随着经血从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如果逆流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表面并存活生长,就可能逐渐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这种情况在有月经周期的女性中较为常见,正常女性都有月经周期,但个体之间经血逆流的程度等存在差异,部分女性可能更容易发生经血逆流相关的发病情况。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痛经,但以生育年龄女性更为常见。
2.月经不调: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例如,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者月经提前或推迟等情况。不同年龄的女性可能表现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变化对自身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3.不孕: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如影响排卵、破坏卵巢组织等,从而导致不孕。据相关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40%-50%合并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80%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若患有该病可能面临不孕的困扰。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这种情况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可能出现,不同性别中女性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所以主要影响女性的性生活体验。
(二)体征表现
妇科检查时可触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卵巢巧克力囊肿较大时,可在盆腔触及囊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等。通过B超等检查可辅助发现卵巢上的囊性肿物等异常体征。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常用方法。典型的卵巢巧克力囊肿B超表现为卵巢内可见无回声区,壁厚且粗糙,内有细密光点,有时可见分隔等。B超检查方便、无创,可初步判断卵巢是否存在异常囊性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可进行该项检查,通过B超能较为直观地观察卵巢情况。
2.MRI检查:对于B超诊断不明确的情况,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但相对B超来说,MRI检查费用较高,一般在B超初步提示异常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行MRI检查。
(二)血清学检查
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不如卵巢恶性肿瘤明显。不过,血清学检查只是辅助诊断的手段,不能仅凭CA125升高就确诊卵巢巧克力囊肿,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不同生理状态下女性的CA125水平可能有波动,比如月经期间CA125可能会有轻度升高,所以在解读血清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看到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以及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具体形态、位置等,并且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活检等操作以明确诊断。但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且考虑需要进行治疗等情况时才会选择腹腔镜检查。
五、治疗相关要点
(一)治疗原则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综合制定。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采用期待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症状较明显、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常用的药物有孕激素、避孕药、GnRH-a等。例如,孕激素可以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萎缩;GnRH-a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萎缩。但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使用GnRH-a可能会引起潮热、阴道干燥、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等情况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三)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保守性手术主要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尽可能去除病灶;半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较重的年轻患者;根治性手术则是将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予以切除,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术后需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来降低复发几率。
六、预防及预后相关
(一)预防措施
1.月经卫生: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月经期间避免性生活等,以减少经血逆流的可能。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应重视月经期间的保健,比如青春期女性要正确认识月经,做好经期护理;育龄期女性要注意经期生活方式等。
2.定期体检:有妇科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B超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早期干预。
(二)预后情况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及是否规范治疗等。经过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生育功能也可能得到改善,但该病有一定的复发倾向,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年轻、病情较轻、治疗及时规范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复发多次的患者预后可能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