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病症。
小儿盗汗原因多样。生理性因素方面,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入睡后头部、颈部出汗多,通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出现,一小时左右停止,多见于3-7岁儿童,与植物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因素中,缺钙是常见原因,钙元素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盗汗,还可能伴有烦躁、夜惊等症状。结核感染也会引发盗汗,同时伴有低热、乏力、消瘦等表现。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能使小儿出现盗汗症状。
如果小儿盗汗频繁发作,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低热、体重不增或下降、精神萎靡等,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小儿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结核菌素试验等,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