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基本上和没有一样了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卵巢功能衰退等原因导致,要针对原因治疗。
1、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水平低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月经来潮时脱落的内膜碎片减少,表现为经量稀少。常见于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快速减肥者,这些行为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建议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测(月经第2-5天抽血)明确激素水平,必要时补充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2、宫腔粘连
人工流产、刮宫术或子宫内膜炎可能损伤基底层,引发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典型表现为月经量骤减、痛经加重,甚至闭经。可通过妇科超声观察子宫内膜连续性,或行宫腔镜检查确诊。轻度粘连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分离,重度需手术松解并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
3、卵巢功能衰退
40岁前出现月经量锐减可能提示卵巢早衰,伴随潮热、失眠、阴道干涩等症状。需检测抗缪勒管激素(AMH)和基础卵泡刺激素(FSH),若AMH<1.1ng/mL或FSH>25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早期干预可延缓衰退,常用药物包括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制剂。
若月经量减少持续3个周期以上,或伴随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就医时建议携带既往病历、用药记录及月经情况记录表,便于医生快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