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多始于月经前1周左右来潮第1日最剧烈且可放射至多部位的痛经,因子宫肌层肥厚及内膜面积增大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易致贫血,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压痛经期更明显,部分有月经前期明显的性交疼痛、经期排便痛及生育功能受影响情况,育龄女性为高发人群男性不患,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可影响内分泌致症状加重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一、痛经
子宫肌腺症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通常于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月经来潮第1日疼痛最为剧烈,之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集中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其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有关。
二、经量增多
主要因子宫肌层肥厚影响子宫收缩,以及子宫内膜面积增大等因素所致。患者表现为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由于子宫肌腺症使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同时肌层病变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血管不能有效关闭,从而引起经量增多。
三、子宫增大
由于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及子宫腺肌瘤形成,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且有压痛,经期时子宫体较平时增大,压痛更为明显。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匀等表现。
四、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尤其在月经前期更为明显,这与盆腔内异位内膜刺激周围组织有关;少数患者可能伴有经期排便痛等肠道症状,是异位的子宫内膜累及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在经期出现充血、水肿,刺激直肠所致。另外,子宫肌腺症患者的生育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孕情况,但具体机制较为复杂,与子宫形态改变、盆腔微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青春期女性相对较少发病,但若有相关遗传因素或其他基础病史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性别方面主要见于女性,男性不会患子宫肌腺症。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可能影响机体内分泌,对子宫肌腺症症状产生一定影响,建议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以维持机体内分泌平衡,降低症状加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