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耳部情况包括形态等并考虑年龄病史,还要设计手术方案,手术操作有选择耳后等切口、软骨卷曲等软骨处理及缝合固定,术后要护理伤口保持清洁干燥、耳部用辅助装置固定、观察恢复情况及告知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需全面了解患者耳部情况,包括耳廓的形态、软骨结构等,同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的耳部仍在发育中,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谨慎,一般建议在儿童耳部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通常5-6岁以后);还要询问患者病史,排除耳部感染、过敏等影响手术的因素。
2.术前设计:医生会根据患者耳廓的具体形态设计手术方案,确定需要矫正的部位和手术操作的细节,通过标记等方式明确手术切口位置及软骨处理的范围等。
二、手术操作过程
1.切口选择:常见的切口有耳后切口,在耳后沟处做切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瘢痕对外观的影响;也有少数情况会选择耳前切口,但耳后切口更为常用。
2.软骨处理
软骨卷曲或重塑:以软骨管法为例,分离耳后皮肤与软骨,将耳甲软骨适当卷曲形成软骨管,通过缝合等方式固定软骨管的位置,使其形成正常的耳轮形态;若采用缝合法,则是通过缝线对耳甲软骨与颅骨侧软组织进行固定,调整耳廓与头颅的角度;软骨瓣法时,切取合适的耳甲软骨瓣,对其进行折叠、缝合等操作来重塑耳廓结构。例如在处理软骨时,要依据患者耳部软骨的质地和厚度精准操作,儿童耳部软骨较软、薄,操作需格外精细以避免损伤软骨影响其正常发育。
3.缝合固定:完成软骨处理后,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耳廓形态固定良好,缝合时要采用精细的缝合技术,减少术后瘢痕形成。
三、术后护理要点
1.伤口护理:保持耳部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沾水,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其搔抓耳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耳部固定:术后可能需要对耳部进行适当固定,如使用耳模等辅助装置,以维持耳廓矫正后的形态,固定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对耳部造成过度压迫。不同年龄患者的固定方式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耳部固定需更加轻柔且密切观察耳部血液循环等情况。
3.恢复观察:密切观察耳部恢复情况,包括耳部肿胀、疼痛等症状,若出现异常情况如伤口红肿加重、发热等要及时就医处理。同时,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等,让患者按照医嘱逐步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注意事项也有差异,儿童恢复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