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是十二指肠壁局部向外膨出的良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见,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壶腹周围,由先天性肌层薄弱及肠腔内压力增高或发育不均衡形成,多数无症状,有症状时可出现腹痛等表现,可通过X线钡餐造影、内镜检查、CT检查诊断,老年人发现率可能升高需谨慎评估病情,儿童罕见需结合情况选影响小的检查干预。
一、定义
十二指肠憩室是指十二指肠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袋状突起,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属于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因素导致的肠壁局限性扩张。
二、发病情况
人群分布: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相对女性更为多见,这可能与男性的消化系统生理结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一定关联。
好发部位: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尤其是壶腹周围区域,此处是十二指肠壁相对薄弱且肠腔内压力变化较复杂的部位。
三、解剖与形成原因
解剖特点:正常十二指肠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等结构组成,当局部存在先天性肌层薄弱区时,为发病基础。
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肠腔内压力增高,如长期存在便秘、胃肠动力异常等情况,促使十二指肠壁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憩室;另外,先天性发育过程中肠壁组织发育不均衡也可能是其发生的潜在因素。
四、临床表现
无症状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是在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症状情况:当憩室发生炎症、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例如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不典型,可为隐痛、胀痛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黑便(提示可能有出血)等表现,若憩室梗阻胆管或胰管时,还可能出现黄疸、胰腺炎相关症状等。
五、诊断方法
X线钡餐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显示出突出于肠腔外的囊袋状阴影,有助于明确憩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憩室的开口及内部情况,还可同时进行活检等操作以排除其他病变。
CT检查:对于了解憩室周围组织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有一定帮助,可更清晰地显示憩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六、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可能相对升高,需定期进行消化系统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处理;若老年人出现憩室相关症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应更谨慎评估病情,优先考虑非药物等保守干预方式为主。
儿童:儿童时期十二指肠憩室较为罕见,若发生,需格外重视,因儿童的生理结构及疾病转归与成人不同,诊断时要结合儿童具体情况,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检查及干预手段,优先采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如尽量避免过度辐射的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