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因饮食不洁、感染病原体或食用生冷变质食物等引发的急性炎症,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和非感染因素(如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服用某些药物、腹部受凉等),临床表现有起病急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脐周腹痛、腹泻等)及病情较重时的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便常规、血常规等),治疗分对症支持(脱水补液、呕吐暂禁食)和针对病因(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自限、寄生虫用抗寄生虫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脱水等情况、老年人需加强补液监测、孕期女性用药谨慎、有基础疾病者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由饮食不洁、感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或食用生冷、变质食物等因素引发,临床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多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寄生虫感染如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可致病。
2.非感染因素: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腹部受凉等均可诱发。
三、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起病急,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隐痛;腹泻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乏力,严重腹泻、呕吐可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致肌无力、心律失常等)。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近期饮食情况、不洁食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2.体格检查:查体可见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3.实验室检查:便常规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多正常或降低;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
脱水者需及时补液,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
呕吐明显者可暂禁食,后逐渐恢复清淡易消化饮食。
2.针对病因治疗:
细菌感染所致者,如明确有细菌感染依据,可考虑使用抗生素(需遵循证选择,避免滥用);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一般无需抗病毒治疗;寄生虫感染需使用相应抗寄生虫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胃肠炎易出现脱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及时补液,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纠正脱水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急性胃肠炎时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脱水,需加强补液监测,关注其基础疾病(如心肾功能等)对补液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孕期女性:孕期发生急性胃肠炎需谨慎用药,补液等支持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4.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胃肠炎,需警惕血糖波动,加强血糖监测及补液调整;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考虑药物代谢排泄情况,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