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标本采集包括男性尿道分泌物采集(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和女性宫颈分泌物采集(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实验室检查方法有涂片镜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核酸扩增检测(NAATs)(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培养法(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检查后男性患者要保持尿道口清洁等,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的人群在各环节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标本采集
1.尿道分泌物采集:男性淋病患者可采用尿道拭子采集标本,用无菌尿道拭子轻轻插入尿道2-4cm,转动拭子并停留数秒后取出,以获取尿道分泌物。对于症状不明显的男性患者,也可采用前段尿离心后取沉渣进行检查。
年龄因素:儿童男性淋病相对较少见,但若怀疑感染,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对儿童尿道造成损伤。
生活方式:有不洁性行为史的人群更需高度重视标本采集,以明确是否感染淋病。
病史:有淋病接触史或既往有淋病感染病史的人群,在采集标本时应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2.宫颈分泌物采集:女性淋病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时,使用无菌窥阴器暴露宫颈,用无菌拭子深入宫颈管内1-2cm,旋转拭子采集分泌物。
年龄因素:女性儿童淋病较为罕见,若为青春期女性,操作应遵循相应的轻柔规范。
生活方式:有高危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更需规范采集标本。
病史:有妇科相关疾病史或淋病相关病史的女性,采集标本时需详细告知医生。
二、实验室检查方法
1.涂片镜检:将采集的标本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内是否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如果在多形核白细胞内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对淋病的诊断有初步提示作用。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的细胞形态等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对于涂片镜检的基本判断标准是通用的。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检点的人群感染淋病的概率较高,涂片镜检对于这类人群的初步筛查有重要意义。
病史:有相关感染病史的人群,涂片镜检可辅助判断病情变化等。
2.核酸扩增检测(NAATs):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可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核酸。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检测出少量的病原体核酸。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对核酸检测的操作等无特殊的年龄相关禁忌,主要是操作规范问题。
生活方式:无论生活方式如何,NAATs对于明确是否感染淋病都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病史:有淋病相关病史的人群,NAATs可用于检测是否复发等情况。
3.培养法:将标本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等特定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淋病奈瑟菌生长。培养法是淋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过程相对耗时。
年龄因素:儿童等特殊人群在培养过程中需注意培养基的适宜条件等与成人的共性与差异。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培养法本身无直接冲突,但生活方式相关的感染风险会影响是否选择培养法等检查手段。
病史:有淋病病史的人群,培养法可用于确定病原体的具体情况等。
三、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1.男性患者:检查后要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搔抓等刺激,短期内避免不洁性行为。儿童男性患者更要注意家长协助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加重。
2.女性患者:检查后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坐浴等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的行为。青春期女性要告知医生月经等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有妇科相关病史的女性,检查后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后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