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人体最大实质性器官具多样功能,常见肝病有病毒性肝炎(甲戊经粪口多急性、乙母婴血液性慢性感染率高、丙血液可转慢致肝硬化肝癌等、丁依赖乙肝)、脂肪性肝病(酒精性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非酒精性与肥胖高脂饮食等有关可进展)、肝硬化(由慢性肝炎等慢性损伤致结构破坏现肝功减退和门脉高压)、肝癌(与乙肝感染、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等相关),肝脏健康维护需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避免酗酒)、定期体检(查肝功和超声)、特殊人群注意孕妇防孕期肝炎、儿童避损肝因素。
一、肝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由肝小叶等基本结构组成。其功能极为多样,在代谢方面,参与糖类代谢,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也能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和分解脂肪、合成胆固醇等;参与蛋白质代谢,合成多种血浆蛋白等。还具有解毒功能,可通过氧化、还原、结合等反应处理体内外的有毒物质;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在凝血因子合成、免疫防御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常见肝脏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
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为急性发病;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慢性感染率较高;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可转为慢性并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丁型肝炎需依赖乙肝病毒存在才能感染。(二)脂肪性肝病
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高脂饮食、胰岛素抵抗等有关,肥胖人群中该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病情可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三)肝硬化
多由慢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长期酗酒、胆汁淤积等慢性损伤因素长期作用所致。肝脏组织逐渐纤维化,正常结构被破坏,出现肝功能减退(如白蛋白合成减少致低蛋白血症、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出血倾向等)和门静脉高压(如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等表现。(四)肝癌
与多种因素相关,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感染者;长期酗酒会损伤肝细胞,增加肝癌发生几率;黄曲霉毒素暴露(如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也与肝癌发生存在关联。
三、肝脏健康的维护
(一)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因为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诱因,体重减轻可改善肝脏脂肪变情况。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如绿叶蔬菜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的摄入,减少高脂肪(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糖(如糖果、甜饮料等)食物的摄取,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性肝病,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约相当于10毫升啤酒、5毫升白酒或10毫升葡萄酒)。(二)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ALT和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反映胆红素代谢异常;同时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肝脏形态结构的改变,如脂肪肝、肝硬化、肝占位等病变,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脏相关体检。(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需警惕孕期肝炎,如乙肝孕妇要做好母婴阻断措施,定期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因为孕期肝脏负担加重,肝炎可能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要避免接触可能损伤肝脏的因素,如某些不当使用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发现儿童出现黄疸、食欲不振、腹胀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肝脏问题,因为儿童肝脏处于发育阶段,对损伤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