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临床表现有原发性和复发性,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有抗病毒、局部处理等,对育龄女性、新生儿及有基础疾病女性有不同影响,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定义与病原体
女性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少数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HS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嗜皮肤和嗜神经性。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与患有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发生性接触时,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在性活跃期的女性中,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安全性行为的女性,感染风险较高。
2.母婴传播:患有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感染HSV,导致新生儿疱疹,这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皮肤、眼睛、口腔等部位的感染,甚至可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三、临床表现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一般为2-14天。发病初期,外生殖器部位会出现灼热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簇集性小水疱,水疱可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伴有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女性好发部位为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部位。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消退后,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复发前局部常有前驱症状,如灼热、刺痛等。复发部位的症状一般较原发性轻,病程较短,水疱数量较少,愈合较快。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发作频率因人而异,部分患者每年发作数次,而部分患者发作较少。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外生殖器部位的典型皮损表现,如簇集性水疱、糜烂、溃疡等,可初步怀疑生殖器疱疹。
2.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
病毒培养:从皮损处取材进行病毒培养,是诊断生殖器疱疹的金标准,但培养技术要求较高,培养周期较长。
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标本中的HSV核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快速明确是否存在HSV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的HSV抗体,若为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HSV感染;若为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HSV。但血清学检查不能区分是HSV-1还是HSV-2感染,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
五、治疗与管理
1.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HSV的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复发频率。对于原发性生殖器疱疹,一般采用阿昔洛韦口服,疗程7-10天;对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在前驱症状出现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用药,疗程一般为5天。
2.局部处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然后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膏,以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局部出现糜烂、溃疡,可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3.预防与管理:患者应避免性生活,直至皮损完全愈合,以防止病毒传播。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减少复发。对于有复发倾向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抑制疗法,即每日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复发次数。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生殖器疱疹可能会对妊娠产生影响,如增加早产、流产、胎儿宫内感染等风险。因此,育龄女性若患有生殖器疱疹,应在备孕前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妊娠计划。在妊娠期发生生殖器疱疹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抗病毒治疗的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新生儿:新生儿感染生殖器疱疹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且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后遗症。因此,对于患有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尽量避免顺产,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3.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对于合并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等)的女性,生殖器疱疹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复发频率更高,治疗也更为困难。这类患者需要在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