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指与正常月经不符的子宫腔异常出血,分无排卵性和排卵性等类型,成因各异。评估诊断包括病史采集(问月经史、既往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全身和妇科检查)、辅助检查(超声、血液检查)。治疗有一般治疗(补铁休息)、药物治疗(依类型用药)、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中青春期要关注心理和用药,生育期要考虑妊娠因素,绝经过渡期要重视子宫内膜和心理。
一、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与分类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和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异常子宫出血成因有所不同,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或衰退导致无排卵;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生育期女性,多与黄体功能异常等有关。
二、评估诊断步骤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长度、经量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侧重点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需关注初潮后月经是否规律;生育期女性要询问是否有妊娠相关情况,如流产、早产等;绝经过渡期女性则要了解月经变化的具体过程。同时,还需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甲状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月经。
了解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如近期是否有精神压力过大、体重剧烈变化等情况,精神压力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月经,体重过度减轻或增加也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全身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贫血貌等,妇科检查能观察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例如,子宫内膜息肉在超声下可表现为宫腔内的高回声团块。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了解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程度;性激素六项,对于判断内分泌状态有重要意义,如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常表现为雌激素水平偏高,孕激素水平低等;凝血功能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凝血异常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
三、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对于有贫血的患者,要补充营养,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等,以纠正贫血状况。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可能加重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
2.药物治疗
对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青春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为主。常用药物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等可用于调整月经周期;孕激素类药物可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达到止血目的。对于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者可在排卵后补充孕激素;黄体萎缩不全者可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继续补充孕激素等。
3.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绝经过渡期女性。通过破坏子宫内膜来减少经量。
子宫切除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异常子宫出血较为常见。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精神压力可能加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谨慎使用药物,尽量选择对内分泌影响较小且能有效调整月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
2.生育期女性
生育期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需考虑妊娠相关因素,如流产、宫外孕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胚胎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绝经过渡期女性
绝经过渡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等有关。要重视子宫内膜的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等,对于有子宫内膜增厚等情况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因为绝经过渡期女性可能面临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情绪变化可能影响月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