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与引产是终止妊娠的两种不同医学手段,核心区别在于妊娠周期、处理方式及适应症。流产通常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时终止妊娠,分为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多因胚胎染色体异常等导致,不全流产需行清宫术,人工流产适用于早期妊娠,有手术与药物两种方式,但可能增加宫腔粘连等风险;引产指妊娠14周后因母体或胎儿原因需提前终止妊娠,多通过药物或手术诱发宫缩实现,主要用于妊娠中晚期医学终止,有药物与机械性两种操作方式,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并监测相关体征。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多次流产史者、合并慢性疾病者需注意不同事项。术后需休息2周,避免性生活及盆浴4周,预防感染,1周后复查超声,长期关注月经恢复情况,同时要接受心理支持。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计划妊娠者需行孕前检查,高龄孕妇建议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孕期需定期产检,加强监测。流产与引产选择需基于医学指征,患者应充分了解风险与获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决策,术后康复兼顾生理与心理,特殊人群加强个体化管理以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
一、流产与引产的核心区别
流产与引产是终止妊娠的两种不同医学手段,其核心区别在于妊娠周期、处理方式及适应症。流产通常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时终止妊娠,分为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引产则指妊娠14周后因母体或胎儿原因需提前终止妊娠,多通过药物或手术诱发宫缩实现。
二、流产的分类与医学处理
1.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多因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激素失衡或感染导致,发生率约占早期妊娠的15%~20%。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及宫颈扩张,通常无需干预即可完成。若发生不全流产(部分组织残留),需行清宫术以预防感染或大出血。
2.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适用于早期妊娠(≤14周),分为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手术流产通过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适用于妊娠10周内;药物流产则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方案,适用于妊娠49天内。需注意,人工流产可能增加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风险,建议严格掌握适应症。
三、引产的适应症与操作方式
1.适应症
引产主要用于妊娠中期(14~28周)或晚期(≥28周)的医学终止,常见原因包括胎儿严重畸形、母体严重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或死胎。需通过超声、羊水穿刺等检查明确指征,并排除禁忌症(如前置胎盘、急性感染)。
2.操作方式
引产方法包括药物引产与机械性引产。药物引产常用前列腺素制剂(如米索前列醇)或缩宫素,通过诱发宫缩促进宫颈成熟;机械性引产则通过水囊、海藻棒等扩张宫颈。操作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宫缩频率、胎儿心率及母体生命体征。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
高龄孕妇流产或引产后发生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感染)的风险增加,需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子宫瘢痕情况,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子宫复旧监测。
2.有多次流产史者
多次流产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增加不孕风险。建议术前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术后采用激素治疗促进内膜修复。
3.合并慢性疾病者(如心脏病、糖尿病)
需多学科会诊评估心功能、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引产方案。例如,糖尿病孕妇需在引产前后密切监测血糖,避免酮症酸中毒。
五、术后康复与心理支持
1.生理康复
流产或引产后需休息2周,避免性生活及盆浴4周,预防感染。术后1周复查超声,确认无残留组织。长期需关注月经恢复情况,若出现闭经或经量减少,需警惕宫腔粘连。
2.心理支持
终止妊娠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建议术后接受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指责或忽视患者感受。
六、预防与健康管理
1.孕前准备
计划妊娠者需行孕前检查,包括TORCH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及遗传咨询。高龄孕妇建议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2.孕期监测
定期产检可早期发现胎儿畸形或母体并发症。妊娠中期(18~24周)需行系统超声筛查,妊娠晚期(28周后)加强血压、血糖监测,预防子痫前期或妊娠期糖尿病。
流产与引产的选择需基于医学指征,患者应充分了解风险与获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决策。术后康复需兼顾生理与心理,特殊人群需加强个体化管理,以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