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便血原因包括黏膜炎症损伤、血管病变破裂、息肉或肿瘤侵蚀等。
1.黏膜炎症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结肠炎等会导致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当粪便摩擦或消化液刺激受损黏膜时,可引发毛细血管破裂,出现黏液脓血便,血液多与粪便混合,常伴腹痛、腹泻。
2.血管病变破裂
结肠血管发育异常(如血管畸形、血管扩张症)或长期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脆性增加,在排便用力或肠蠕动增强时,易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出血量可大可小。
3.息肉或肿瘤侵蚀
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表面黏膜糜烂或蒂部断裂时,可出现无痛性便血;结肠癌肿瘤组织坏死脱落或侵犯血管时,也会引发持续或间歇性便血,血液常与黏液、脓液混合,伴排便习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