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后遗症包括慢性疼痛、活动受限、排便功能障碍等。

1.慢性疼痛
骶骨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瘢痕组织形成、神经损伤等多种因素,可导致慢性疼痛。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的数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骶尾部疼痛,尤其在久坐、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疼痛会明显加剧。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活动受限
骶骨是脊柱与骨盆连接的重要部位,骨折愈合不良可导致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下降。患者在弯腰、翻身、行走等动作时,会因局部疼痛或不稳定感,出现活动受限。特别是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
3.排便功能障碍
骶骨骨折可能影响支配直肠的神经功能,导致排便反射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这是因为神经损伤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大便失禁,这是由于神经支配失调,肛门括约肌控制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