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的浅层炎症,炎症局限于胃黏膜的表层上皮,包括胃小凹以上的固有膜层,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
非萎缩性胃炎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但可伴有糜烂。浅表性胃炎其实属于非萎缩性胃炎,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萎缩性胃炎这一诊断术语。
2.病因
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吸烟等;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浅表性胃炎;此外,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使机体攻击胃黏膜细胞,引发炎症;年龄增长、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等也可能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老年人胃黏膜的修复和防御能力下降,更易患病;有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也相对较高。
3.临床表现
浅表性胃炎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通常无明显规律,与进食关系不密切;还可能伴有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哭闹不安等。
非萎缩性胃炎症状与浅表性胃炎相似,但部分患者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上腹部疼痛可能较为频繁,程度也可能稍重;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还可能出现早饱感,即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胃部饱胀,影响正常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