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可以采取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方法缓解。
1.休息与制动
立即停止导致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高强度运动,如长跑、跳跃等,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运动的人群,这是缓解症状的关键第一步。过度活动会使炎症加重,延长恢复时间。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受损的骨膜有机会修复。休息时可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如果疼痛和肿胀较为严重,可使用弹性绷带或支具对小腿进行固定,限制关节活动,为骨膜修复创造稳定的环境。但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物理治疗
在炎症急性期,可每隔12小时冰敷15-20分钟。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冰敷时要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每天可热敷2-3次,每次15-20分钟。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轻柔的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由专业人员进行按摩,从脚踝向膝盖方向进行,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按摩频率可根据个人情况每周进行2-3次。
超声波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减轻炎症的作用,一般每周进行2-3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为10-20分钟。
对于病情较为顽固的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骨膜修复。一般每周进行1次,一个疗程为3-5次。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红花油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辅助缓解症状。但药物的具体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康复锻炼
在疼痛和肿胀明显缓解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缓慢的脚踝屈伸、旋转运动,每次进行10-15分钟,每天2-3次。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小腿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如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收缩肌肉但不产生关节运动,每次收缩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
当症状基本消失后,可进行一些功能性的锻炼,如慢跑、游泳等。但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逐渐增加,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