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的症状有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黄疸、血糖异常等,治疗措施有血糖异常、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胰腺肿瘤的症状
1、腹部疼痛
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深处,可向腰背部放射。早期疼痛较轻,多为隐痛、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且在夜间或仰卧位时疼痛加剧,弯腰、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位时疼痛可稍有缓解。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而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将其与手术相关的不适相混淆。
2、消化不良
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肿瘤会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可能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到饱胀不适,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脂肪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对于本身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黄疸
胰头癌患者较为常见,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可呈陶土色。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皮肤瘙痒。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减退,黄疸症状可能更为显著。
4、血糖异常
胰腺肿瘤可能破坏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有些患者可能在确诊胰腺肿瘤前就已经出现血糖异常,因此对于新发糖尿病且年龄较大、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胰腺肿瘤的可能。
二、胰腺肿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期胰腺肿瘤的主要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癌)等。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肝肾疾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化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化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还可用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化疗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
3、放疗
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放疗可用于局部晚期胰腺肿瘤的治疗,也可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减少局部复发。放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厄洛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相对价格较高,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评估。
5、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在胰腺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免疫治疗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等。
需要注意,肿瘤发生转移时,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骨转移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建议及时就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