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时首先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环境避免继续暴露高温,意识清晰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补充水分电解质,让患者平躺休息,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血管丰富部位物理降温,儿童需迅速移至阴凉处且少量多次补水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体温,老年人要格外留意意识状态及体温波动,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密切关注基础病变化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一、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的环境中,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下,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因为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会使中暑情况恶化,进而加重想吐等不适。
二、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若中暑者意识清晰,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等,以补充因大量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需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否则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想吐的感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三、休息与降温
让中暑者平躺休息,通过物理降温方式缓解症状,例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擦拭后利于散热;也可借助风扇辅助散热,降低体温,体温下降后有助于减轻想吐的反应。
四、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中暑后更需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时务必少量多次,防止过量饮水引发呕吐加剧,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弱,中暑后除采取上述基本缓解措施外,要格外留意其意识状态及体温波动情况,若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应尽快送往医疗机构。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暑后,在实施基本缓解措施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因中暑而受到影响,需专业医疗干预来保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