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有乏力、大量出汗等表现,经休息补水可恢复;轻症中暑除先兆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等,体温超38℃,需转移补水;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重体力劳动后肌肉痉挛)、热衰竭(老年人等严重脱水致外周循环衰竭)、热射病(最严重,劳力性多高温高强度体力活动后高热、意识障碍,非劳力性常见于通风差人群,体温迅速超40℃,有昏迷抽搐等)。
一、先兆中暑
表现:在高温环境下,患者会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等表现,此时体温基本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经过短暂休息、补充水分和盐分后可恢复。对于有轻度电解质紊乱情况不及时处理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后,一般无后遗症。
二、轻症中暑
表现:除了先兆中暑的表现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体温往往在38℃以上。此时需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
三、重症中暑
热痉挛:
表现: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以四肢、腹肌等部位的肌肉痉挛为主要表现,多呈对称性,时可伴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热衰竭:
表现:多发生于老年人、儿童或者慢性疾病患者。主要是因为严重脱水导致的外周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等。体温可轻度升高,一般在38℃左右。
热射病:
表现: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后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到40℃以上,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居住在通风不良和散热能力较差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逐渐出现体温迅速升高到40℃以上,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