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依症状分轻度(有头晕头痛口渴多汗等,体温多超38℃,可伴面色潮红等)、中度(除轻度症状外体温超38.5℃伴恶心呕吐等)、重度(含热射病等不同表现),在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暴露增加发生可能需结合症状判断,儿童体温调节不完善要密切观精神状态,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中暑症状不明显但进展快要留意体温,有基础疾病者高温易病情加重需早脱离环境并评估。
一、症状表现判断
1.轻度中暑:常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有疲乏感,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多在38℃以上,可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2.中度中暑:除轻度中暑症状外,体温进一步升高至38.5℃以上,伴有恶心、呕吐、皮肤干热无汗、肌肉痉挛,偶有晕厥情况;
3.重度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等类型,热射病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及以上)、无汗、意识障碍(如昏迷);热痉挛表现为明显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对称性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热衰竭有明显脱水征,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直立性晕厥等。
二、环境因素辅助判断
在高温(一般指气温≥35℃)、高湿度环境下有长时间暴露史,如长时间处于炎热天气户外劳作、运动等,增加中暑发生的可能性,需结合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中暑。
三、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高温环境下中暑表现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如是否有异常哭闹、嗜睡等情况,因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中暑后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病情进展迅速,要留意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及时脱离高温环境;
有基础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中更易诱发病情加重,需格外关注自身有无不适,出现相关疑似中暑症状时尽早脱离高温环境并及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