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并解开衣物促散热,实施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大血管部位或用冰袋裹敷,儿童用温水擦),让患者适量饮淡盐水等补电解质,密切观察病情,出现严重症状立即打急救,儿童需快速轻柔降温并关注精神脱水,老年人要谨慎监测生命体征尽快送医,有基础疾病者优先稳定生命体征送专业救治。
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中暑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的环境中,如室内、树荫下等,解开患者的衣物,使其身体充分暴露,以促进散热,减少体内热量蓄积。
二、实施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于上述部位,但需注意避免冻伤。对于儿童,可采用温水擦拭身体的方式进行温和降温。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但需注意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饮用时应控制量,避免加重心脏等负担。
三、观察病情并寻求医疗帮助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呼吸等情况,若患者出现昏迷、抽搐、高热不退(如体温持续>40℃)、呼吸急促或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持续采取降温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中暑后需更快速且轻柔地进行降温,避免使用过冷的方法导致体温骤降,同时要格外关注其精神状态及脱水情况,必要时及时送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中暑后恢复能力较弱,处理时需更加谨慎,除及时降温外,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尽快送医进行进一步评估与治疗。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暑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应优先稳定其生命体征,迅速转移至医疗场所接受专业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