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移除过多紧身衣物以散热,用湿凉毛巾擦拭大血管分布部位等体表降温并逐步将至合适温度,意识清醒者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等补水电解质,儿童降温需温和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老年人降温要关注心血管避免快速降温,有基础疾病者需监测指标不缓解则送医。
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移除或松开其身上过多或紧身的衣物,以利于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病情加重。
二、实施物理降温措施
1.体表降温:用湿凉的毛巾擦拭中暑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也可使用凉水喷洒、电扇吹风等方式加速体表散热,一般建议将体温逐步降至38℃左右为宜。需注意儿童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不适,老年人则要缓慢降温以防心脑血管负担加重。
三、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若中暑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需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补充水分时要格外谨慎,可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后适当给予少量含电解质的液体。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中暑后降温更需温和,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或长时间冰敷,同时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中暑后降温过程中要关注其心血管功能,避免快速降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需及时停止剧烈降温并就医。
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暑者,除按上述步骤处理外,更要注重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变化,若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头痛等严重情况,应尽快送往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