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急救需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低温环境并去除厚重衣物散热,物理降温为主用湿毛巾擦大血管区或冰袋裹放大血管处配风扇,重症用冰水浸浴法并监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做对应操作,初步处理后尽快转运有条件医院且转运中维持降温,儿童降温轻柔快速观察,老年人留意基础病,有基础病史者兼顾基础病稳定。
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1.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如室内空调房间、阴凉的户外等,同时尽快去除患者身上的厚重衣物,以促进散热,减少机体继续受热。二、实施快速降温处理1.物理降温为主,可用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丰富区域,借助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放置于上述大血管部位,同时配合风扇吹风加速散热,降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体温变化,防止冻伤等情况发生。对于重症热射病患者,可采用冰水浸浴法,将患者身体大部分浸入15℃左右冰水中,但要持续监测心率、血压等,避免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1.在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呼吸急促或微弱、血压异常等情况,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急救操作,如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四、及时转运就医1.在初步实施降温及生命体征监测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热射病条件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继续维持降温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热射病抢救时降温操作需更轻柔且快速观察反应,避免过度降温;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抢救中要格外留意基础病的应激情况,平稳进行降温等操作;有基础病史者在抢救时需兼顾基础病稳定,比如有心血管病史患者要警惕降温引发的心血管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