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且易发病,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易感染且病情可能更重,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可致潜伏病毒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直接接触传播:水痘患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与水痘患者直接接触,如密切拥抱、共同玩耍等,健康人接触到这些疱疹液就有可能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例如,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儿童之间容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该病毒。
飞沫传播:水痘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飞沫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易感性
儿童:儿童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普遍易感,且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发病。儿童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水痘,若病毒潜伏在体内,成年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能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感染该病毒,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例如,艾滋病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可能出现播散性水痘等严重情况。
病毒潜伏与再激活
初次感染:人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大多数人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水痘病情一般相对较轻,经过治疗等机体可清除部分病毒,但仍有部分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如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等。
再激活因素:当人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就可能被激活。常见的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患有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等)、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病毒被激活后,会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并伴有神经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