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多在高温环境发病,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致散热困难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发生理功能紊乱,儿童中暑表现为烦躁不安等需迅速降温,老人中暑体温波动不典型且易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主要侵袭呼吸道等部位致相应症状,儿童感染后部分有消化道症状用药需遵儿科安全原则,老人新冠感染重症风险高且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复杂处理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一、症状表现差异
1.中暑:多在高温环境下发病,早期常见体温升高(可高达38℃以上)、大量出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等,严重时可出现肌肉痉挛(热痉挛)、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热衰竭表现,或高热(体温>40℃)、无汗、意识障碍等热射病表现,核心与体温调节失衡密切相关。
2.新冠: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发热(可为低热至高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上呼吸道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症状与感染累及系统相关。
二、发病机制区别
1.中暑: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机体散热困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量蓄积引发生理功能紊乱。
2.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等部位,导致呼吸道炎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
三、特殊人群差异
1.儿童:中暑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皮肤灼热等,儿童新冠感染后除常见症状外,部分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儿童中暑需迅速降温处理,儿童新冠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中暑时因机体调节功能下降,体温波动可能不典型,但更易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如心功能不全等);老年人新冠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且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变化更复杂,处理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