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暑可因室内取暖设备使用不当致高温不通风阻碍散热引发,老年人易受影响;也可因冬季穿着厚重衣物活动量大或活动后散热弱致产热散热失衡引发,年轻人剧烈运动、老年人活动后易中暑;还可因某些疾病(如甲亢)影响体温调节或药物(如抗组胺药)干扰体温调节机制增加风险,甲亢患者及长期服抗组胺药人群冬季易中暑。
一、室内环境因素
冬季室内通常会使用取暖设备,若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例如室内暖气温度设置过高且通风不良,会使室内环境温度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群,如长时间待在密闭且高温的办公室、家中等场所,人体自身的散热机制会受到影响,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皮肤散热、呼吸散热等方式来维持体温平衡,而高温且不通风的室内环境阻碍了这些散热途径,从而容易引发中暑。例如,一些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感知相对迟钝,在室内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体温调节失衡进而中暑。
二、穿着与活动因素
冬季人们为了保暖会穿着厚重的衣物,但如果活动量较大,身体产热增加,而厚重衣物阻碍了热量的散发,就可能导致体温异常升高出现中暑。比如,年轻人在冬季进行剧烈运动时,如快速奔跑、高强度健身等,身体产热大幅增加,而厚重衣物不利于热量散发,使得体温不能正常调节,从而引发中暑情况。另外,老年人由于肌肉量减少、代谢率降低等原因,活动后散热能力更弱,即使穿着适当,在冬季活动时也较易因活动产热与散热失衡而中暑。
三、疾病与药物因素
某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基础代谢率原本就高,在冬季即使环境温度不特别高,其自身的高代谢产热也可能打破体温平衡引发中暑。此外,一些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机制,像抗组胺药可能会抑制人体的体温调节反应,使得人体在冬季面对相对较高温度环境时,不能正常调整体温,增加了中暑的风险。例如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的人群,在冬季处于室内高温环境时更易发生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