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致口腔黏膜炎症,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膜,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特点,还有局部不适等伴随症状,特殊人群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婴幼儿要保口腔清洁等,老年人要控基础病等,佩戴义齿者要清洁义齿等。
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特点
婴幼儿:婴幼儿是鹅口疮的高发人群,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口腔卫生较差、免疫力相对较低等因素易患病。在口腔内可见白色的斑点,逐渐融合成大片状的白膜,可能会影响婴幼儿的吃奶,导致患儿出现拒食的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患鹅口疮时,白色斑膜的表现与婴幼儿类似,但可能与局部的刺激因素有关,比如佩戴义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如果是佩戴义齿的患者,斑膜可能出现在义齿接触的黏膜部位。
鹅口疮的其他伴随症状
局部不适:患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流涎等症状,因为口腔内的白膜会引起疼痛不适。成年人可能会感觉口腔内有干涩、灼热感等。
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鹅口疮为局部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感染扩散,可能会出现低热等全身症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鹅口疮可能会反复发作且症状较为严重,还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念珠菌感染表现。
特殊人群的鹅口疮特点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幼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可以给婴幼儿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婴幼儿的奶瓶、奶嘴等要严格消毒,避免白色念珠菌的滋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合理喂养。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患有鹅口疮,要注意是否存在全身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如糖尿病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佩戴义齿者:佩戴义齿的患者要注意义齿的清洁,每天取下义齿进行清洗,晚上最好将义齿浸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如果义齿不合适,要及时调整,避免义齿对黏膜造成反复刺激。



